20/08/2014

《慶祝無意義》米蘭昆德拉擁抱生命本質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馬靄媛

    馬靄媛

    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及中文新聞寫作課名譽講師;職業訓練局高級傳媒主任及編輯;《香港經濟日報》及《明報》首席記者,擅長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醉心文字世界,相信知識可豐富心靈、啟迪人生。著有《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問集及《愛是不能埋-謝婉雯傳》。 

    世界在讀什麼

    逢周三更新

  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在84歲高齡,出版最新小說《慶祝無意義》,距離上本小說作品《無知》已經13年,《慶祝無意義》原作以法文寫成,這部只有五萬多字,130頁的小書,充滿對人生的詰問,貫徹他晚期作品中的哲學味道。

 

書名:慶祝無意義(La fête de l'insignifiance)

作者:米蘭‧昆德拉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中文版)

 (讀本由商務提供)

 

  書名《慶祝無意義》已是可堪玩味的反諷,敘事跳躍來回於歷史和現實之間,基本上沒有情節,只是人生片段、生活軼事,但總有你我熟悉的一幕。

 

  小說開章「主角出場」是昆德拉擅長的男女情色描寫:阿蘭被街頭妙齡少女的肚臍迷惑,這小圓點,成為男人的誘惑中心,引發對「情色導向性的特點」的思考。另一邊,拉蒙在盧森堡公園閒逛,觀賞人物雕塑時找到一絲幸福。達德洛去診所見醫生後,得悉沒有患癌激動不已,放聲大笑,然後和朋友分享「死亡的回憶」……

 

  小說圍繞著巴黎盧森堡公園這場景延展,帶出阿蘭、拉蒙、夏加爾、凱列班四個好朋友的生活故事,他們細碎的談話,然後又有巴黎街頭的花季少女、市民熱捧的夏加爾畫展、史達林二十四隻鷓鴣的玩笑、尿急的蘇維埃傀儡主席、自殺未遂卻殺人的母親以及天堂裏紛紛墮落的天使。

 

  一班於人海和生活中浮沉的人,其實像第五部分標題:「一根小羽毛在天花板下飄」,時而浮現斯大林的噩夢,無肚臍夏娃孕育的生命,說著不著邊際的夢囈。革命、信仰,往往都是生活小事,輕盈如羽毛。

 

  昆德拉在嬉笑怒罵的人間喜劇背後,紛陳一連串沉重的主題:生與死、嚴肅與荒誕、歷史與忘卻、現實與夢境和文明的衰落。無論是大人物或平民百姓,最後歸於一場無意義的人生盛宴,增加我們對存在的反思。

 

  本書譯者馬振騁對媒體解釋說,昆德拉取的書名一般都有多層意思,他以《慶祝無意義》來表達原文的雙關含義,原因是,一方面慶祝本身沒有意義,另外也可解為無意義的慶祝。

 

  米蘭昆德拉晚年回眸,藉這小書,留下燦爛的一筆,像莊子「無用之用」的哲思。最後一節「慶祝無意義」,提到劇院中兩個沒角色的演員,失業者:「他們不放棄。他們要演戲。他們為生存奮鬥。」

 

  無意義,其實就是生存的本質,光明所在,智慧的鑰匙。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垃圾徵費暫緩,未來將繼續推廣回收及減廢,你認為幾時先係垃圾徵費嘅時機?►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