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食物安全|30多歲男子食隔夜生蠔茼萵神志不清入ICU!血液顏色異常揭因一物中毒!醫生︰6大食隔夜餸安全要點

食物安全|30多歲男子食隔夜生蠔茼萵神志不清入ICU!血液顏色異常揭因一物中毒!醫生︰6大食隔夜餸安全要點

健康解「迷」

  不少人會將吃不完的食物放進雪櫃,隔日再拿出來吃,但小心當中暗藏危機。內地一名30多歲男子近日因吃隔夜餸而被送入深切治療部(ICU),最後經醫生檢查,發現他是亞硝酸鹽中毒。

 

  綜合內媒報道,近日廣東江門一位30多歲男性被工地同事發現神智不清,隨即送往當地醫院急救,但治療多天仍然昏迷,並出現紫紺、貧血等多發症狀。醫護人員一直找不出病因,直到護士發現其血液顏色有蹊蹺,經血液標本檢驗,再結合病史確定為亞硝酸鹽中毒。

 

  該名男子的地盤工友憶述,此前他吃了隔夜的生蠔及包菜茼蒿,隨後出現神志不清的症狀。江門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鄭醫生提醒,綠色菜應該要煮完當餐食用,吃不完寧願丟掉也不要隔夜再吃,又提醒大眾:

 

  「ICU很貴!不要因為吃剩菜而來醫院,這筆數不划算。」

 

食物滋生細菌恐引致食物中毒

 

  本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達榮早前接受訪問時指出,一般食物曝露於室溫下數小時已會滋生細菌;若進食含有致病媒介或受致病媒介污染的食物,有引致食物中毒的風險,患者一般出現嘔吐、腹瀉及發燒等,亦可致脫水、休克與及內臟衰竭,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對於儲存及翻叮食物時,李達榮建議選用玻璃容器保存食物,因其物理特性較穩定;至於金屬容器多有塗層,容易剝落,而塑膠材料一般不宜在微波爐使用,故均不建議將兩者用於儲存及翻叮食物。

 

食用隔夜餸6大安全重點

 

  台灣泌尿科醫生高銘鴻就曾於社交平台發文,講解食用隔夜餸6大安全貼士,避免過夜飯菜上滋生大量細菌而影響食用者健康:

 

1. 避免沾到口水

 

  隔日吃的餸菜應事先分開存放,避免食物沾到口水滋生細菌。共食也可養成用公筷公就的好習慣,避免感冒交互傳染及食物沾到口水。

 

2. 煮熟食物避免室溫放太久

 

  為免細菌增長,盡量在1至2小時內、放涼不燙手就可放入雪櫃冷藏

 

3. 海鮮及內臟不隔夜

 

  海鮮及內臟類食品易腐壞和滋生細菌,建議當餐食用完畢。

 

4. 避免反覆加熱

 

  反覆加熱不僅會令營養流失,也更易滋生細菌,加熱以1次為限。

 

5. 冷藏2天內吃完,冷凍最多1個冃

 

  勿不斷添加新食材重新烹調,避免變質。

 

6. 加熱到70度以上

 

  高溫可殺死很多細菌,吃隔夜餸前一定要充分加熱。

 

拆解「進食隔夜菜會增加患癌風險」迷思

 

  針對隔夜菜飯盒會致癌的傳言,台灣營養師方慈聲曾表示不需太擔心隔夜菜會有亞硝胺致癌問題,因為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累積其實不至於達到危害人體的標準。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曾公布有關蔬菜經煮熟再存放後,其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的調查結果。食安中心收集5種市面常見、市民常吃的蔬菜,包括莧菜、白菜、菜心、唐生菜和翠玉瓜進行研究,測試蔬菜在煮熟前後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每種熟菜在煮熟後會分成2組,分別存放在室溫和攝氏0至4度下,然後分別在存放滿6、12、24、36、48、72小時後檢測其亞硝酸鹽含量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熟菜在雪櫃裏存放過1晚後,其亞硝酸鹽含量未有增加,而存放3天後,熟菜的亞硝酸鹽含量仍然很低,只有微量上升;相反放於室溫的熟菜之組別,亞硝酸鹽在12小時後就會開始出現。食安中心指出,存放溫度是影響熟菜中亞硝酸鹽含量上升的主要因素,而亞硝酸鹽的形成和細菌有直接關係,低溫環境抑壓細菌的生長和活躍度,延遲亞硝酸鹽的形成。

 

  食安中心發言人補充:

 

  「新鮮蔬菜會從土壤吸收硝酸鹽以製造生長所需的蛋白質,而環境中的細菌可將熟菜內的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會降低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並可能會在體內產生導致動物患癌的亞硝胺。然而,現有科學數據未能證明從飲食中攝入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與人類患癌有關。」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