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2024Text: Helena HauPhoto: 相片由大館提供
專訪藝術家江記!展覽「江康泉:戰國龐克」:在幻想中,創作者終要回歸自己、認識自己、感受自己
如果可以重來,結果還是一樣嗎?
人總是在事情發生過後,假想著一次重來的機會,在幻想中掙扎不一樣的結果。動畫導演兼視覺藝術家江康泉(江記)以畫筆復活二千年前投入汨羅江自盡的詩人屈原,將他帶來了賽博龐克的未來之中,續寫其故事。
在大館的個展「江康泉:戰國龐克」中,首次展出動畫《離騷幻覺》(Dragon's Delusion)的三個章節,從《序》、《汨羅篇》到《刺秦篇》,講述秦始皇復活的故事、複製人屈原帶著前世記憶的抉擇;同場,還有由大館委託的兩件作品——《過去﹒現在﹒未來﹒流血﹒流淚﹒流浪》與《時間停頓就是山,時間流動就是水》,以及一間佈滿手稿與書的房間,在賽博龐克的色彩中,窺探選擇下的因與果。
屈原在《離騷》中寫下,「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做出了他的選擇,但江記卻不斷地問自己:「命運的選擇是基於甚麼?」
在《離騷幻覺》中,江記畫下了屈原,也畫下了屈原的複製人,當中的複製人就如一次重來的機會,在相似的故事背景下,他會不會和屈原一樣,走向同樣的結果。為甚麼是屈原?江記形容,屈原是一個很經典的角色,同時也經歷了求而不得的結果。「在從小到大的教育中,我們不會這樣看屈原,更會形容他是一個愛國詩人,但你看他的作品時,便會發現,他最關心的其實是一種人民的精神。」可是,得不到又能怎麼辦?《離騷幻覺》能否追尋到一個答案?若比起答案,它是否更像一個欲望?
幻覺是最大的真實
不管是《離騷幻覺》,還是最新的委託作品《過去.現在.未來.流血.流淚.流浪》,當中看似想像的境況,又夾雜著歷史與現實;在這個所建構的世界中,甚麼是真實,甚麼是虛構?用科學去看,我們的記憶與印象是基於大腦的重建,它曾真實存在過,但在時間之下,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卻變得模糊不清。江記以莊周夢蝶為例,去形容虛實之間的模糊界線,同時以「幻覺是最大的真實」一說,去詮釋當中糾結。然而,孰真孰假於江記而言,卻不是最重要的,「雖然世界是一個幻象,但你想追尋真實是甚麼,這個想法似乎更為重要。」
策展人郭瑛形容,這是一個結合科技的展覽,藉以反映我們所棲身的當代世界,並挑戰我們對過去的看法。確實,在科技的洪流中,虛擬、幻想變得更加無邊無際,但談及AI是否藝術的爭議,江記卻有不同的看法。「AI作品是不是藝術或許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在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始終都要回歸自己,認識自己、感受自己,找到感覺才是藝術重要的東西。」回看過去,每每能在藝術史留下記號的,似乎都曾被人否定過,白南準以錄像、電視衝擊著功能性的固有框架,「AI這件事也是一樣的,最後那件由AI製作的作品能不能成為藝術品,取決於創作者本身。」
雖然AI並不是江記的方向,而他形容自己的作品是漫畫,是映畫,也是一個冥想的過程。他希望觀眾來到作品前時,可以靜下來,停下來。「藝術與音樂很不同,不管你喜歡與否,藝術都能讓你停下來,而停下的動作才會引領下一步——開始思考,從而引領觀者至一個冥想的狀態;同時在某層面上,又能連接觀眾與創作者。」
委託作品《過去.現在.未來.流血.流淚.流浪》就結集了江記近年的感受與經歷——動盪、戰爭、文化衝突,不管在哪,都是相似的。在三個獨立的銀幕上,一個片中人正在經歷血和火、一個經歷著海和流淚,在矛盾與痛苦之中,還有輕重之分嗎?「那些看似矛盾的情感,其實背後都是一樣的,而矛盾的出現是因為還未經歷過,便理解不了對方。」然而那三個經歷著不同狀態的角色,其實只是同一個人的不同階段。「我從前常常認為世界應該是怎樣的,但現在會將焦點放他人與自己的感受上,然後再去想世界應該怎樣。」同一件藝術作品,在一百個人的眼裡,可能有一百種解讀,這或許取決於每個人之經歷。然而要連接觀者,連接世界,或許就要理解他人,理解自己。
「江康泉:戰國龐克」
時間:即日起至2024 年3月3日
地址:大館01 座複式展室
展覽可按此處查詢。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