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4/2025
中國非替代性霸權,需緊盯輿論戰新趨勢
關稅戰爆發後,只要留意歐美兩地的社交平台,及媒體輿論的留言板,就不難發現西方民眾對中國的支持空前高漲,不乏期盼中國擊敗美國霸權的聲音。但同時需要警惕的是,從最近數天開始,一種對中國的新形態抹黑也正在西方媒體平台快速傳開。
中國正被共和黨描述為美國的「替代霸權」;圖為雲南本周歡慶潑水節。(美聯社)
這場新抹黑造勢行動的主要脈絡,就是把中國描述成美國的替代霸權(Alternative Hegemony),一旦贏得中美博弈,就會取代美國,迫使全世界臣服於其單極威權之下。造勢者於是要求西方各國政府和民意,在中美之間,亦即「糟糕」和「更糟糕」之間做出選擇。
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
英國《金融時報》上周六(12日)就發表了一篇有代表性的特約評論,作者凱斯(Oren Cass)是美國共和黨保守智庫「美國指南針」(American Compass)的首席經濟學家,可以說是建構美英跨大西洋特殊關係的其中一枚小小「螺絲釘」。
該篇名為《歐洲必須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的文章,開門見山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今已無人懷疑,特朗普總統意圖摧毀美國自二戰後建立的國際經濟體系,真正的困惑在於:取而代之的會是甚麼?」
作者隨即搬出了美國「反華急先鋒」魯比奧在今年2月出任國務卿時的一番話,認為這是幫助歐洲了解美國外交戰略意圖的「最佳切入點」。魯比奧的這番話是:「單極霸權本非世界常態,那是冷戰終結的異常產物,多極世界才是歷史必然。」
文章續指,這種「美國霸權終結論」,已成為華府「新右派」思潮的基石,並舉例稱,剛獲任命的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科爾比(Elbridge Colby)早在2021年就指出,在過去30年,對盟友而言,從美國尋求庇護,代價遠低於史上其他霸權。但科爾比同時強調,這時代已告終結。
美國是多極世界捍衛者?
外國買家在剛開幕的廣交會上,觀看機器狗表演。(美聯社)
作者此時轉入正題,稱「在取代冷戰後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多極新框架中,美國將領導以市場民主國家為核心的經貿安全聯盟,同時默許中國擁有自身勢力範圍。加入此聯盟須符合三大條件:貿易平衡、成員國自主承擔防衛責任、共同承諾排除中國市場滲透」。
作者形容:「此協議堪稱公平,任何市場民主國家理應選擇依附美國而非中國。」他特別向歐洲喊話稱:「美國戰略成敗關鍵,在於重要盟友是否願在更嚴苛條件下,仍選擇與其合作。」他最後警告:「擁抱中國的選擇,恐將讓歐洲的衰退命運再無轉圜餘地。」
凱斯這篇文章,猶如說服歐洲聯手抗華的《出師表》。他想對歐洲傳達的信息是,特朗普政府意識到當前的外交策略引發了盟國的不快,但其出發點並不是要維持美國的單極霸權。與此相反,以共和黨為主流的美國「新右翼」恰恰是因為意識到,美國將失去冷戰結束後的單極霸權地位,從而試圖建立新的多極秩序。
因此,特朗普政府種種令盟友不快的行為,旨在防止中國成為美國的替代霸權。為了這個宏大的目標,歐洲的盟友即使是面對美國開出的嚴苛條件,仍應選擇站在美國這邊,因為尋求庇護的代價,遠低於其他霸權。如果歐洲與中國站在一起,將無法逆轉其衰落的命運。
新冷戰與多極世界偷換概念
特朗普政府試圖脅迫各國在中美之間二選一,鎖死中國產業鏈。(美聯社)
凱斯的這篇文章,首先是偷換概念的,他把共和黨鷹派策劃對華發動新冷戰的圖謀,美化成重建多極世界。與此同時,他對美國重建多極世界的描述,又是歪曲事實且自相矛盾的:
一、特朗普政府在重返白宮中喊出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和「美國優先」等意識型態口號,顯然是凌駕於包括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利益之上,並沒有給「多極化世界」留有多少利益均霑的空間。
二、文章避提了特朗普要控制巴拿馬運河、把加拿大收歸第51州,及從歐洲手中搶奪格陵蘭島。在強調歐洲換取美國庇護的代價較低時,卻「忘了」正是特朗普政府急於拿烏克蘭的領土與俄羅斯做利益交換。事實上,北京反而一直主張尊重各國主權及領土完整。
三、文章更沒有提到的是,特朗普稱各國爭先打電話來白宮,要「親他的屁股」。如果這就是魯比奧口中的美麗新世界,那麼盟友要付出的代價確實是嚴苛的,難怪親美如馮德萊恩都要捏住自己的鼻子了。
四、請注意文章不斷強調「市場民主」(Market Democracy),巧妙地掩飾了一個事實,即特朗普政府最終會迫使「親他屁股」的國家,徹底向美國開放市場。
說到底,美國既要建構多極世界,就沒有理由脅迫他國選邊站。若要脅迫,那麼多極世界的花言巧語是虛,延續一極霸權的舊時光才是實。凱斯發表的文章並非偶然現象,包括特朗普在內的美方政要官員,近日已陸續開腔,要求包括歐洲在內的各國在美中之間做出選擇。
各界聆聽到來自世界各地絡繹不絕的支持聲音之時,是否也注意到輿論戰的上述新趨勢?中國如何正本清源,回應「替代霸權」的指控?香港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自由港,已成美方發動貿易戰的重要目標,是否思考過如何在輿論與信息戰中,扮演多極世界的溝通橋樑?會有何種具體的措施與行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復活節現外遊潮,黃家和倡更好利用西九長期設立市集等吸引年輕人,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