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2017
繪畫者的三個層次
畫家有三種,分層次而定,從下至上為畫匠、畫師和畫家。
不談首末,只說畫師。所謂師,就似會計師、律師、建築師,凡此種種,皆是身不由己的職業,做事往往為他人而做,沒有自我個性,亦難以顛覆創新,總之顧客要甚麼,他們就出產甚麼。畫師和畫家的差異,首先在於被市場操控的程度,究竟是人以役市場,抑或為市場所役?用宇宙觀,畫家是恆星,是中心,是別人圍著你轉;畫師是行星,永遠有條軌跡,圍著別的星體公轉。
很多畫廊喜歡告訴他所代理的藝術家,最近市場流行甚麼樣式,鍾情哪款顏色,希望藝術家可以聽從建議,讓畫作能容易出售。如果你是藝術家,究竟你會跟隨畫廊方向,抑或有力能堅持自己,不受左右?畫師和畫家,就此有了分野。
不只是否順應市場導引,如果一幅作品,就算技巧再高,將人或風景像真複製,就似照片打印,像陳逸飛的《潯陽餘韻》,即使功力依然可敬,因為要做到疑真似假並不容易,基本功就已經是一項挑戰,但永遠不能成家,與 John Singer Sargent 或 Rembrandt 等畫家共列一個層次,因為他沒有創見。
畫家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水墨家劉國松是家,獨創的「抽筋剝皮法」,以及他獨特的繪畫結構,為別人所仿效。從遠看,以為是劉國松作品,但近看仔細,原來是另一人畫,對觀者而言,這是多麼掃興的事。仿效他的人,即使偶有創意,依然是一幅具有劉國松影子的作品,他們只能稱為傑出的畫師,因為世上只能有一個劉國松。
這種站在別人影子下的作品,難登大堂。就算是日本人所喜愛的吉田博,他的油畫作品,在他國尤其是歐洲,特別不屑一顧,因為他的油畫技巧,在歐洲早有大師。相反他的日本地道風景的版畫,如《鈴川》和《帆船》,反而各國皇室都熱衷收藏,因為他是首位作這種作品的日本人。
近代中國究竟有幾多畫家呢?香港是國際城市,但香港可有一位面向國際的大畫家?最近有個「全球水墨畫大展」,號稱產生全球五百強佳作。然而執筆繪畫的人,究竟是畫家抑或畫師呢,還是純粹一名拍馬屁的畫匠?再探討下去,應該可以寫篇博士論文了。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