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6/10/2022

活在書堆裏:拿出「慢讀」的時間,在低壓喧鬧下,覓得一道通向光的出口

  這個十月身在外地,興之所至,偶爾鑽進不同區的二手書店,或巿集舊書攤,但可惜少有中文書,遑論與香港主題有關的高質書,幸好仍可上網,或請書友代購,繼續尋寶。

 

 

  這兩本不是近作,卻值得收藏。馬吉寫書話/blog多年,結集成《書緣部落》,備受書友注目,並視為指南;馬家輝編《活在書堆下──我們懷念羅志華》懷念青文書屋主理人及獨立出版人羅志華,情真意切,也記一個讀書的老好年代。

 

  其中一本,是我九月已預購的《香港霓虹招牌手稿——餐飲篇》。據悉此書明年六月才出版,但吸引我的,除了這個出版計劃由城市研究學者及作者郭斯恆(Brian Kwok)和他的研究團隊「信息設計研究室」發起外,深研香港街道視覺文化,更用上螢光油墨印刷,從中重現先父經營的酒樓招牌,相信比前作《霓虹黯色》更引人入勝。

 

圖片摘自信息設計研究室FB

 

  讀詩能夠拉闊想像,深思散佚絮念,細味流動情緒,只是今年文學雙年獎缺了新詩組,引來熱議。發掘香港新一代詩人,如最近偶拾李顥謙的詩集《夢或者無明》,有時候,在一片低氣壓的喧鬧下,不斷重覆愛與正能量未必有用,暗黑式創作反而幻蛻成一道通向光的出口,讓傷口結焦、癒合——只要我們願意付出時間「慢讀」的話。

 

 

  有些低調作者未必享負該有「盛名」,但多年在其專業領域深耕細作,一旦結集出書,也會引來「貨賣極都有」之驚喜,像拍過《浮世戀曲》、康有為紀錄片《大同:康有為在瑞典》的多元文化人導演陳耀成,其散文集《時候》,就算跳過他談書談電影的文章,純粹讀他寫跟金庸、Susan Sontag、廖啟智與名導貝托魯奇的交往,在骨節眼上的慢煮文字,親自讀一遍,我在飛機航班上也能感受那種跨地域跨時代的文化震盪,與共鳴。

 

 

  牛津大學出版社前總編林道群《青山亂叠》炒價節節上升,但若算罕有,2011年左右,林與數位朋友編輯並獻給資深出版人董秀玉女士七十歲的一本自印本《三十年的書與事》,在數年後董女士也變成網紅後,這本書更添價值,除了董女士投身出版逾五十年,退休後主持東亞出版論壇、活字文化,並摘下出版人獎項外,書中還漫談著文人學者在大時代下的情操氣節,與作者們許多留白的感思,帶來情操與書香。

 

 

下頁:有更多書目收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收藏 #書籍 #書刊 #號外 #香港方物志 #雜誌 #書收藏 #書緣部落 #馬家輝 #活在書堆下──我們懷念羅志華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