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2/02/2016

德國「交換之母」的故事

  海德瑪麗.施維姆(Heidemarie Schwermer)1942年誕生於遭納粹德國併吞時的東普魯士。 1944年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當地的戰火激烈,父親身陷戰場,一家人也被迫輾轉逃難到德國的西部地區。隔年東西德分裂,家鄉也回不去了。

 

  海德瑪麗兩歲因戰爭逃難,一家人淪為生活窮困的難民。小小的心靈不明白,為甚麼沒有「錢」就要失去一切?後來,她受到童話故事裏那個公正而美好的世界所吸引,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寂寞樹洞裏,她對自己許下了一個無比宏大的承諾:「我要付出一切,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戰爭,人人活得有尊嚴。」這個童年夢想,不管在她面臨挫折、看見苦難,甚至是安適地享受當下時,都一再地出現在她腦海,成為驅策她一生逐夢、永不放棄,甚至願意「犧牲」一切的永恆動力。

 

  1965年她開始在小學任教。逐漸認清當時的學校環境無法讓她實現理想。1982年她辭掉教職這個鐵飯碗,轉而攻讀心理學與社會學,並取得心理治療師資格,隨後在多特蒙開設自己的診所執業。

 

  有天早晨,廣播報導了加拿大某村莊一段消息。一家幾乎養活全村人的工廠由於經營不善而破產,居民為了求生存,共同成立了一個交換中心,居然解決了全村的問題。這村莊是如此運作的:

 

  每個人將自己的特殊才能存放在一個想像中的「罐子」裏,大家可以各自取用。根據「人人都擁有他人不會的才能」的中心思想,這裏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選項,有木工、園藝、砌牆、按摩、剪髮、烹調食物、照顧小孩、修車等等,全都放進「罐子」裏。大家把自己能夠提供的服務登記在公共中心。這裏並不使用金錢支付報酬,而是將各自履行服務後所得的「債權」扣除掉各自的「債務」。比如:有個人花了五個小時幫鄰居修車,將花費的時間登記下來,日後他若想翻修房子,就可找懂得貼牆紙或是裝地毯的人來幫忙,屆時他的「債權」就會縮減。原來那位鄰居因為修車而增加的「債務」,就靠幫其他村民帶小孩抵銷。

 

  加拿大村莊的故事,激發了年過50的海德瑪麗決心去追逐童年夢想,她決意把這種交換方式推行到德國。1994年她成立「施與受中心」,嘗試建立一個免費分享與交換才智、服務和有用之物的開放機制。她寫了一篇新聞稿,內容如下:

 

  「我們的社會在許多領域都嚴重失衡。為數不少的人負擔過重,筋疲力盡;另一方面,又有眾多失業者希望生活有點意義而痛苦煩惱。這兩種人都同樣不幸福。……有個補救的方法是:時間多的人,將時間分享給沒有時間者,這對雙方都有助益。我利用業餘時間成立一個交換中心,彼此分享與交換才智、服務和有用之物,無需支付任何費用。透過這種方式,人人都可負擔,也能消減貧富差異,達到社會互助的新形式。我將這個中心命名為『施與受中心』。」

 

  她拿著文章踏遍多特蒙的報社,隔天她的計劃就刊登在各家報紙上,引起廣泛注意。

 

  海德瑪麗在思索「施與受中心」計劃時,首先想到在各城市行之有年的共乘中心,它的原則也是一樣的:不會開車或是不想開車的人,花最少的錢搭乘別人的車子,而駕駛人一來可以分攤油錢,二來有人作伴聊天。而車子消耗同樣的汽油,不是只將一個人帶到目的地,而是兩個、三個,甚至四個,因此具有經濟效益又環保。共乘中心和海德瑪麗的理念一樣,分享、互動、有效利用資源。共乘中心通行全德國,她想像「施與受中心」也能擴張到同樣規模。不過她不打算從中獲利,只希望拋磚引玉,推動此事順利進展。

 

  在傳媒推動下,「施與受中心」獲廣泛響應,開始擁有數百會員,並不斷擴大。因取得成功而被德國媒體稱她為「交換之母」。

 

  海德瑪麗本人也透過「施與受中心」的交換而逐漸降低金錢需求。有一天她受到童話的啟發,決定大膽效法故事中的小女孩,將自己的所有一切全部送人,包括將金錢送給需要的人、將家具送給鄰居朋友,同時結束自己的診所,開始完全不用貨幣過生活。甚至退掉了在德國很重要的醫療保險(在德國,自費就醫非常昂貴)。她只留一個衣櫃在朋友家,放著她僅存的一些東西;其餘的家當,只要一大一小的行李箱就可以隨身帶著走。她原本只打算實驗一年,沒想到她的生活品質其實變得更好,還因此認識形形色色的人,「我完全不想再回到以前的生活。」……至今已二十年,成為資本主義社會中「不用錢過生活」最成功的範例。如今她年逾七十,仍在努力「促進人類更懂得相互扶持與幫助」。

 

  海德瑪麗把這段經驗寫成一本書,翻譯成中文的書名是:《無窮奶奶的富足人生:不用錢買,只需交換》。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無窮奶奶的富足人生:不用錢買,只需交換》

作者:海德瑪麗.施維姆 

由 我們出版社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Jazz Up Your New Year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