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1/07/2015

【漫遊青川草原】石渠色須寺和松格瑪尼城

  最近一個多月忙於寫書,所以又欠稿多時了。

 

  這本新書是《一哥行攝天下》的第二集:世界篇,剛好趕上7月15日至21日舉行的香港書展。此書收入了15篇在世界各地旅遊的遊記,大約12萬字、300多幅攝影作品。其中有一些篇章曾在經濟通(etnet)本專欄發表過,所以我特別要感謝經濟通(etnet)和讀者們對我的支持。

 

  青海玉樹賽馬節一結束,我就告別了玉樹,向東南方向前進,不久便離開了青海,又回到四川地界,進入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縣。

石渠是四川省最偏僻的地方,因此得以保留濃厚的宗教氛圍。全縣共有寺廟46座,其中以色須寺地位最高

  石渠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縣,平均海拔為4,250米。西北部與青海玉樹州接壤,西南面與西藏江達縣隔江相望。石渠是藏語「色須」譯音,因境內的黃教寺廟「色須貢巴」而得名,而「色須」則是「戴黃帽子部落」的意思。

 

  在如此高海拔,難免有點高原反應。但是,當我朝覲了宗教地位崇高的色須寺、奇特的松格瑪尼石經城,當我看到阿日扎鄉山上的壯觀的經幡旗陣…一路上的辛苦都變成了輕煙浮雲。

 

石渠草原的帳篷城

石渠色須寺舉行大法會,藏民們雲聚而來,附近的草原上就形成了一個帳篷城

  石渠的草原非常遼闊,稱為扎溪卡草原,在全縣25,141平方公里總面積中,草地占了約90%,因此有人說:不到石渠,不知草原之大。

 

  一路飛馳,但見綠色的草原上閃過一頂頂美麗的帳篷,快到色須寺時,便出現連成一大片帳篷城,在陽光下分外亮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使石渠藏民的居所均以帳篷為主。石渠帳篷樣式多樣譽,以牛毛帳篷最多,在藏區享有美譽。

藏民們從四面八方趕到色須寺來參加盛會

  石渠藏族的服飾也吸引了我的眼球。他們的藏袍古樸典雅,工藝精湛,色彩鮮豔。特別是藏女們戴的帽子獨具特色,帽沿寬大有如一塊荷葉,帽頂的花紋鮮豔奪目。

 

  在人口稀少的藏區,見到帳篷城,就知道正在舉行大活動。一問,原來著名的色須寺大法會正在進行中,我們即刻趕到色須寺。

 

  石渠是宗教氛圍特別濃的地方。全縣有黃教、白教、紅教、花教寺廟共46座,其中又以色須寺規模最大,最為知名。

雄偉的色須寺大經堂

  色須寺由100多個寺廟組成。該寺珍藏數以萬計的佛像、佛經,其中被稱為藏區第二大佛的強巴佛(彌勒佛)雕像(高約19米,僅次於西藏札什倫布寺的強巴佛)。鎮寺之寶是一座兩層樓高的舍利塔。這座銅製鍍金的寶塔內,珍藏了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牙舍利。傳說宗喀巴的牙齒現在留存於世上僅有3顆,色須寺保存的是其中最大的一顆。

 

色須寺大法會氛圍感人

大經堂的大門前,僧侶們和俗世信眾有序地排隊入場

  這座大寺的現任主持赤巴仁波切非常有名。他在18歲被認定為第七世色須寺本倉活佛的轉世靈童,並於次年擔任色須寺第37任總法台,掌管附屬60多座寺廟的教務工作。甘孜州政府於1995年正式頒發轉世活佛證書,並為他舉行了升座大典。

僧人捧著各種法器等待赤巴仁波切開光;左方可見,參加大法會的有不少從漢地來的教徒

  1995年開始,赤巴仁波切決定在色須寺舉辦「雪域祈願大法會」,祈求佛法昌榮、國富民強、世界和平。2000年,色須寺建成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極樂世界經堂。現有1,300多名僧眾,寺院管理嚴謹,許多僧眾在這裡閉關靜修。

僧人敬奉佛像請赤巴仁波切開光

赤巴仁波切在主持法會

  色須寺又是著名的佛學院,設有顯、密宗兩大學院,下屬5個康林(分院),是康區能授「格西」學位(大概相當於「博士」,達到升為活佛的資格)的兩大格魯派寺廟之一。2005年七月,色須佛學院的學僧們在全國藏傳佛教高級佛學院的考試中囊括了前四名,可謂「僧才輩出」。

赤巴仁波切將神聖的哈達贈送給來獻祭的信徒

  我們走進雄偉軒敞的大經堂,去感受大法會的肅穆氛圍。寬闊的大殿早已聚滿了信眾,數以千計的僧人席地盤坐,專注地執行法事儀式,一隊僧人捧著金光閃耀的佛像和各種法器進入殿堂,依次請赤巴仁波切開光。獻供的藏民們虔誠地排隊跟隨,恭敬地獻上祭器和供品。赤巴仁波切代表寺院接下獻祭品,並逐一將神聖的哈達拋送到善信的項部,氣氛非常感人。

 

  我注意到,參加法會的教徒有不少是漢人,還有海外信徒。信奉藏傳佛教的熱潮,在近一二十年來在漢區相當盛行。

 

松格瑪尼石經城—太陽部落的精神堡壘

藏人們在阿日札草原練習舞蹈,準備慶祝節日

  下午,我們又馬不停蹄,去尋覓石渠獨特的宗教奇觀——松格瑪尼石經城。

在夏日的草原上,我們多次與賽馬活動不期而遇

  松格瑪尼石經城在阿日札鄉境內,離縣城大約3小時路程。我們在扎溪卡大草原驅車2小時,經過阿日札的谷地,欣賞了漫山遍野的五彩經幡後;再顛簸1小時,遠遠見巍然聳起一座城堡,那就是松格瑪尼石經城!

阿日札鄉的山坡上,漫山遍野掛著五彩經幡

  松格瑪尼石經城建於格薩爾王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整座城高約 10 米,長60 多米,寬30多米,是一座長方形的石頭城,正面有一道城門可以進出。進去後,只見裡面是密密層層的瑪尼石,石頭全部刻有經文,很多是梵文(古印度文)。數不盡的瑪尼石連成一層層的石牆,中間有狹窄的通道,彎來拐去,錯綜複雜宛如迷宮。

巍然屹立千年的松格瑪尼石經城

  這是當年格薩爾王領地上保留下來的遺跡之一,也是藏區歷史上最雄偉的瑪尼堆。據記載和傳說,石經城最初建造是在格薩爾王征戰時期。當時為了給陣亡的士兵超度亡魂,將士們在此疊起了一個瑪尼堆。後來漸漸成了老百姓緬懷格薩爾王的地方,後世人年復一年地壘石,築成一座宏偉城堡。瑪尼城無任何框架支撑,也沒有灰漿粘合,只是瑪尼石堆砌而成,竟巍然屹立千年,實在是奇迹!

信徒在松格瑪尼石經城製作泥塑小佛塔,藏傅佛教流行用這種稱作「察察」的供品來敬佛

  由於石頭疊得太高,天長日久,地面已不堪重負而下陷,據說,地面上的瑪尼石有多高、藏入地下的石經就有多深!

朝覲松格瑪尼石經城的一位獨行僧

  石經城所在的扎溪卡草原,這裡的各部落古稱「太陽部落」,是一片永恆而輪回的淨土。如今,大草原上的藏民都認自己是格薩爾王的子民,每天有不少人來朝聖,圍繞著石頭城一圈又一圈地禮拜,甚至五體投地「磕長頭」。很多遠道而來的朝拜者,還在附近搭起帳蓬,據說每次朝拜必須歷時七天! 

 

  我相信,松格石經城是他們的精神城堡,到這裡來不但是表達對傳奇英雄格薩爾王的崇敬,而且一定也寄托著對佛的信仰。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

Fall in Fall

More on Travel & Din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