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4/01/2017

神秘吳哥探奇

  一千多年前出現的吳哥王朝,創造了燦爛的吳哥文明,最強盛時疆域橫跨今日柬埔寨全境和泰國、老撾、越南,其首都吳哥城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經歷了600年輝煌後,吳哥突然隕落,隱沒在森林荒野中。

 

神秘的四面佛像成為吳哥文明的象徵

  1861年,一個法國學者在柬埔寨考察旅行,赫然發現原始森林中掩藏著無數宏偉驚人的古代廟宇建築,他在遊記中寫道:……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

柬埔寨地勢平坦,一派熱帶風貌

鑑於被占城入侵的慘痛經驗,闍耶跋摩七世將吳哥城城牆築得又高又厚實,圖為吳哥城南門

吳哥城附近的巴肯山是觀日出的地方

  吳哥王朝神秘光輝籠罩下的無數古蹟遺址,吸引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探遊。2017年元旦的第二天,我又來到了吳哥。

 

高棉帝國傳奇

 

  吳哥城在柬埔寨的西北部,現在是暹粒省的省城,稱暹粒市。這裡是高棉文化的發祥地,要探尋這個文明古國的遺跡,就要讀一點高棉歷史。

城外建有護城河,護城河橋兩邊,按照印度教神話故事,各排列有27尊石雕神像,一邊是善神,一邊是惡魔,雙方進行激烈的拔河角力

巴揚寺位於大吳哥城中心,廟宇上有49座四面佛塔,加上大吳哥5道城門上的佛塔,一共54座,象徵高棉帝國的54個省。圖為高棉新年時彩燈照耀的巴揚寺

  高棉帝國是位於是中南半島南部的文明古國,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中國人在歷史上不同時期曾稱之為扶南、真臘、閣蔑(高棉Khmer的音譯)、甘武者(即柬埔寨Kampuchea的音譯)等名字。

 

  公元1世紀時,高棉先民建立了最早的高棉國家—扶南國。約公元400年,真臘國在扶南國北方崛起,至7世紀中的闍耶跋摩一世時期最為強盛,版圖廣達今日的老撾和泰國的東北部,並且吞滅了扶南國。

 

巴揚寺上的四面佛到底是誰的面容?據說既是觀世音菩薩,也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

大吳哥城的勝利門是迎接高棉軍隊凱旋入城大門,這是勝利門上的四面佛像

  到了711年至716年之間,真臘分裂為水真臘和陸真臘兩個國家。原來被真臘擊敗的扶南王子逃往爪哇後,建立了山帝王朝,趁真臘衰落,帶領爪哇人北攻,一度佔領了真臘。

 

  9世紀,高棉再度崛起,新的王者闍耶跋摩二世於802年建立吳哥王朝。當時的高棉軍隊有戰象百頭,所向披靡,不但統一了柬埔寨,而且征服了周邊多數地區。

「高棉的微笑」不但展現在四面佛的臉上,也展現在高棉人的面孔

  吳哥王朝由802年至1451年統治柬埔寨,史稱高棉帝國。在12至13世紀,為蘇利耶跋摩一世、蘇利耶跋摩二世以及闍耶跋摩七世統治時期,國勢最強盛,文化燦爛輝煌。如今留存於世的眾多令世界驚歎的吳哥建築,多數是在那個時期興建的。

 

柬埔寨的超載交通是一種奇觀,但是因為高棉人的溫和容讓,據說交通事故不多

  1431年(時為中國明朝宣德五年),已強大起來的暹羅國(泰國前身)蘇可泰王朝舉兵入侵高棉,包圍吳哥城七個月,最後攻破吳哥。由於吳哥離暹羅太近,易受威脅,高棉只好遷都金邊。此後,柬埔寨國勢漸漸衰落,備受越南侵略,衍生成柬、越兩國的世仇。

 

很多人以為吳哥這城市稱為「吳哥窟」,其實「吳哥窟」是這座供奉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神廟

  現代有一種說法,15世紀30年代時,由於高棉大地氣候乾旱頻繁,以往為了支持吳哥王城的龐大人口,過度開墾農田,使自然環境惡化,致使吳哥城衰落,終於至16世紀末期成為廢城,逐漸被森林覆蓋。

 

  曾經輝煌的古都吳哥,顯然不能說是1861年才被歐洲人發現的。其實當地一直有人在周邊搭蓋茅舍居住,常有教徒到廟宇中朝拜。只是在資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吳哥遺跡不為世人所知。中國元代周觀達(1266—1346年)是曾經探遊吳哥王國的旅行家,他在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任外交官出使高棉,在吳哥居住經年,回國後著作《真臘風土記》,為同時代唯一對高棉歷史、文化、地理、風貌的詳盡記錄。直至1819年《真臘風土記》被譯成法文後,法國人才開始按圖索驥來到吳哥呢!

 

  1992年,世界聞名的吳哥遺跡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吳哥更成為許多人心目中此生必遊的聖地。

 

「吳哥窟」不等於「吳哥」

 

  聽說我要去吳哥旅行,朋友應和說:哦,去吳哥窟。

 

  原來,很多人以為吳哥這城市是稱為「吳哥窟」,更弄不清吳哥、吳哥窟、吳哥城、大吳哥、小吳哥、吳哥古蹟、吳哥地區和暹粒等名詞是何概念? 

 

  其實,吳哥是一個富有歷史意義的名詞。原指高棉帝國之都大吳哥城Angkor Thom。Angkor是國家或城市的意思,Thom是大,合起來就是「偉大的城市」。在吳哥王朝鼎盛時期,吳哥城市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城市。

 

  現在所稱的「吳哥」,已變為專指暹粒省的省會暹粒市,包括分佈著吳哥王朝遺跡的400平方公里地域。這範圍也可稱為吳哥地區。

 

  而吳哥城Angkor Thom,如今專指吳哥王朝的王城遺址,其佔地約9平方公里,又稱「大吳哥」。

 

  吳哥窟(Angkor Wat),是吳哥古蹟中的一座寺廟,在暹粒市區以北5.5公里。「吳哥窟」只是Angkor Wat的漢語音譯,並不表示是一座石窟。那是高棉皇家寺廟兼國王陵寢。其完美的外型已成為今日柬埔寨國旗的圖徽。在所有吳哥遺址裡,以Angkor命名的只有Angkor Wat和Angkor Thom。因為Angkor Thom意為「大吳哥城」,所以Angkor Wat相應地稱為「小吳哥」。

 

吳哥窟俗稱「小吳哥」,但一點也不小,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

 

  暹粒這名稱,是16世紀才開始使用的。那時高棉王國在暹羅入侵的威脅下,已經遷都金邊,吳哥不再是都城。後來高棉奪回了故都吳哥,將其改名為「暹粒」。在高棉語裡,暹粒的「暹」是指「暹羅」;「粒」是「夷為平地」,連起來是「掃平暹羅」的意思,表達了報仇雪恨的決心。

 

  吳哥古蹟即是吳哥王朝遺址,又稱吳哥考古園。這是分佈在400平方公里內的古蹟群,包括高棉王國從9世紀到15世紀歷代都城和寺廟,如吳哥窟、吳哥城、巴戎寺、女王宮等遺跡。

 

闍耶跋摩七世重造吳哥奇蹟

 

  在吳哥王朝史上,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1125-1215年)是最偉大的國王之一。在他之前的蘇利耶跋摩二世去世後,吳哥王朝曾陷入一段混亂時期。1177年占婆國(在今越南)入侵,殺了高棉國王,當時已經50多歲的王子闍耶跋摩七世起兵抵抗占婆軍隊,他在吳哥城東一百多公里的巴肯寺(Prasat Bakan)奔襲都城,將占婆軍隊逐出真臘,然後在1181年登基為王。

 

  闍耶跋摩七世在1203年徹底擊潰占婆,將占婆併入真臘。吳哥王朝的首都吳哥城在他統治時期最後定型。今天的吳哥古蹟大部分建築是他在位時(1181-1215年)修建的。其中最偉大的奇構是他重建的吳哥王城和巴戎寺。

 

柬埔寨特有的棕糖樹能產糖漿,這是農夫上樹採棕糖

 

  吳哥城呈正方形,四周有城牆和護城河保護,城牆高8米,城牆有5道城門,除了東西南北各門外,在東門的北面還開了一座勝利之門。城門都是塔形結構,塔身上都有四面佛像。每道城門外的護城河上,各架有一座橋,連接城裡城外。

 

  當時吳哥擁有50至100萬人口,為養活眾多人口以及調節旱季與雨季,吳哥地區建立了眾多人工湖和一套精密完善的水渠灌溉系統,以發展農業。現在在吳哥城周圍,還能看到許多人工湖,見證古代的水利巨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

Fall in Fall

More on Travel & Din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