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2-03

教育基金與親子理財

  最近有朋友問,要實施親子理財,該怎樣選擇教育基金。

 

  這個問題使我感到訝異,為甚麼在提出親子理財的同時,朋友立即聯想到選擇教育基金,這足以證明在他心中,購買教育基金便相等於親子理財。

 

  現今香港的父母真不易為,他們為子女的學習安排已感到筋疲力竭;但為了子女未來的培養費用,更不能掉以輕心。

 

  曾經有廣告指出,要培養一名子女成才,所須費用要港幣四百萬元,這真是一點也沒有誇張。

 

  在認識的朋友中,也有為兒子的課餘進修,每月付出二萬多元的費用,連同所就讀名校的學、雜費,及生活所須的開支,兒子每年的養育費,不少於四十萬元,四百萬元只是十年的養育費,還未足夠培養兒子達到小學畢業程度。

 

  雖然能夠為子女付出這樣龐大進修學費的父母只是個別例子,但要培養子女成才的費用,肯定是父母的經濟重擔。

 

  不少基金公司把握時機,向家長父母宣傳教育基金的必切性,使不少為父母者誤以為購買教育基金便相等於親子理財,因而忽略了親子理財的其他重要原素。

 

  我給予朋友的忠告如下,真正的親子理財應包括三方面:

 

1﹒為孩子的培養經費未雨綢繆;

 

2﹒培訓孩子的理財知識、能力和技巧;

 

3﹒父母善用理財手法,以達成培育子女的目標。

 

  在籌措子女的教育經費而言,儲蓄和投資是必須的,但教育基金不是唯一的選擇。

 

  基金只是眾多投資工具之一,在作出投資前,應該明白還有其他投資回報或增值的途徑,如股票、債券、外幣、貴金屬、房地產、古董、郵票、錢幣,甚至漫畫、書刊、名畫或紅酒等。

 

  由於為子女預備教育經費是一個較長時間的投資活動,在決定所選投資工具時,不宜輕率,父母應多認識各類投資產品的回報和風險:如不少基金每年有超愈3%的回報,但卻要收取1% – 2%的管理費用,在十多二十年的投資期間可能已蠶食了大部分的投資利潤;投資債券可以有定期的利息回報,卻不能期望有多大的升值潛能;貴金屬、古董、郵票、錢幣等投資可能在一段時間升值甚大,但卻沒有固定息率回報,放手圖利也不容易;股票、房地產等的投資可以有股息或租金的回報及升值的潛能,但也不能忽略價格變動的風險。

 

  在投資上不論任何抉擇,務必謹記時間值的重要,因為這會對投資回報帶來很大的影響。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更多A+孩子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