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5-20

《羅密歐與茱麗葉》舞動人心

《羅密歐與茱麗葉》用舞打動人心

 

 

  瑞士內瓦芭蕾舞團(Geneva Ballet)帶來《羅密歐與茱麗葉》。莎士比亞的經典劇作無人不識,編舞若埃爾.布維耶(Joëlle Bouvier)所用的音樂,擷取自浦羅歌菲夫的三套組曲,那是作曲者親自從自己所寫的芭蕾舞樂《羅密歐與茱麗葉》中抽取出來的精華。在布維耶眼中,浦羅歌菲夫這套芭蕾舞劇,最重要的不是劇本中的畫面或者歷史背景,而是這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喻世恆言;這也是她不把舞劇定在某個時代的原因。她決定不跟從整套芭蕾舞樂來編舞,只集中表現戲劇的要素。整齣《羅密歐與茱麗葉》由始至終,是用舞蹈打動觀眾的心。

 

節目詳情:

日期及時間:  7月19日至20日(晚上8時15分)、7月21日(下午2時半)

地點: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  $460、$360、$260、$160

查詢: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dance/program_251.html

 

中國戲曲節 國寶級舞台盛筵

  你或者從未覺得中國戲曲吸引,說的不是粵劇這個屬於廣東的地方戲,而是其他戲曲包括崑劇和京劇等,節奏慢、劇情老套、唸的對白及唱的曲詞皆聽不明白、音調高亢並不悅耳等等,都是一般人對中國戲曲的印象,他們之中有些或者從未接觸過這些戲種就下判語!又或者只見過些皮毛就以為是全部,更是大錯特錯,如現在電視劇《金枝慾孽貳》中也不斷出現的崑劇演出的片段,你叫人可以怎樣去形容?中國戲曲的演員要文武兼備,唱做唸打樣樣精,扮相裝身講究,「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不是說假!欣賞一些名角,又或者大師的演出絶對是享受。

 

崑劇:不可分割的唱曲和身段

 

  每年中國戲曲節的節目均經過精挑細選,所有演出的唱詞唸白均有中英文字幕,沒有不明白的可能。今次邀請到享負盛名的上海崑劇團,一連三晚演出多齣傳統經典崑劇,多位大師級崑劇藝術家蔡正仁、計鎮華、岳美緹、梁谷音、張銘榮及優秀武旦谷好好等,濟濟一堂,絶對是國寶級舞台盛筵。

 

 

  崑劇是眾多戲曲劇種之母,2001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崑劇表演的唱曲和身段,兩者不可分割,演員一開口便有身段,而身段的意義是在於配合歌詞劇情。伴奏音樂為婉轉細膩的江南絲竹,唱的詞是韻文體之一的曲牌體,它所表現的氣質與文人生活中所追求的精緻及優雅相近。自明萬曆年起,崑劇成為上流社會而至宮廷所喜愛的藝術,著名劇作迭出,最聞名的要說《牡丹亭》。約10年前,白先勇老師主催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兩岸三地牽起熱潮,更捧紅兩位青年演員沈豐英和俞玖林,創造傳奇,這劇若有機會再演的話大家不要錯過。

 

節目詳情:

日期:  2013年6月24日至6月26日

時間:  晚上7時半

地點: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  $400、$300、$200、$120

查詢:  http://www.cof.gov.hk/2013/tc/program_shanghai.html

 

婺劇:京劇的根源

 

  如果你想嘗試觀看中國地方戲曲,婺(音:務)劇戲寶《斷橋》肯定不會令你失望,我多年前看過,可以用「驚艷」去形容。今次重演這齣「文戲武做」的代表作,故事取材自《白蛇傳》,不用多介紹吧。

 

 

  短短一折戲中,許仙有「跪步」、「吊毛」、「搶背」、「飛撲虎」等高難度動作,小青及白素貞則通過「蛇步」和「蛇形」等舞姿和身段成功塑造兩位蛇妖的角色形象,人們更讚譽這婺劇的《斷橋》為「天下第一橋」。 今次選演的其他折子戲也各具特色。

 

  婺劇源於明朝,有悠久的歷史,她不僅保留了許多古老聲腔,更保存了不少徽戲的傳統劇目和腔調。它的表演風格粗獷,動作强烈,但細節的處理和人物性格刻劃方面卻又相當細膩,善於運用特技和誇張的藝術手段,别具一格,亦被稱為徽戲「活化石」。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融合二黄、西皮、昆和秦等多種腔調之長而衍變出京劇,但徽戲本身反而沒落,甚至在發祥地安徽也因為京劇倒流的影響而消失。反而婺劇是徽劇早在徽班進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成為現在中國戲曲舞台上保留徽戲最完整的劇種之一。連京劇大師梅蘭芳也說若京劇要尋根,也還要到婺劇中去找,可見這地方戲的地位及重要性。

 

節目詳情:

日期及時間:  2013年7月5日至7月6日(晚上7時半)、7月6日(下午2時半)

地點:  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  $280、$220、$160、$120

查詢:  http://www.cof.gov.hk/2013/tc/program_zhejiangwu.html

 

《生死蕭紅》寂寞才女的生命史

 

 

  上星期去了赤柱聖士提反書院,由《生死蕭紅》的創作人員在這個蕭紅最後彌留的地方進行一小時的另類劇場體驗。有裝置、朗誦、口琴、舞蹈和鋼琴,從圖書館到小教堂,最感動的是小梅(梅卓燕)在球場上的獨舞,我們從大樓上遠眺,海天一色與那一抹紅,不同凡響的體驗!

 

 

  這活動是前奏,《生死蕭紅》多媒體舞蹈劇場下星期上演,是「那些年 — 文學家留給香城的印記」系列中最後一個節目。導演、文本盧偉力;編舞、演出梅卓燕;鋼琴羅乃新;影像、口琴陳錦樂,他們幾位均參與構思整個演出,擔任作曲及音響設計則是龔志成。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卻是因為我是個女人。」

 

  有人說蕭紅是個非常寂寞的女人,不惜犧牲自尊去追求一個永久的歸宿;從宏觀文化史看,她卻是時代的棄兒。

 

  在種種人身壓迫、情愛渴求、時代召喚驅使下,蕭紅飄泊於30年代中國的土地上,最後流落到香港,在日本人的炮火聲中,無助地死去。演出將透過獨舞、音樂、文字和錄像,紀念及呈現這位中國才女作家的生命史,探索她生命的支撐力,如何在無助的死亡中不死。

 

節目詳情:

日期:  2013年5月24日至5月25日(晚上8時)、5月26日(下午3時)

地點: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票價:  $200

查詢: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dance/program_157.html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

更多文化導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