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Text: 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 呂漢光
關愛座是讓座還是留座?
優先座或關愛座是泛指公共交通工具為長者、孕婦、抱著嬰孩、行動不便等有需要人士而設的座位,目的是鼓勵其他乘客讓座予有需要的乘客。關愛座並不是香港獨有,世界不少國家以不同形式、名稱或規例推行。據報導,關愛座早於1973年在日本列車首先出現,其原因可能是人口開始老化有關,今天,日本已公認為人口老化最嚴重國家之一。隨後世界各地因應人口變化及社會需要,不少地方的公共交通工具相繼引入關愛座。
加拿大多倫多運輸局(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以附例 (by-law) 形式推行關愛座,任何乘客不遵照指示讓出座位給有需要人,最高可被罰加幣235元,本身是有需要人士則不受限制。多倫多運輸局更特別註明個別不讓座人士,可能有不明顯的需要或不願公開其情況,希望各乘客能互相體諒。香港方面,港鐵2009年引入關愛座,主要目的是希望推動讓座文化;而九巴亦在2011年在巴士下層設定關愛座。
原則上,關愛座本身並非只局限有需要人士而設,一般乘客理論上亦可享用,惟遇上有需要人士時,相關乘客應主動讓出座位。很可惜關愛座在不同國家惹來不少非議,不但推動讓座文化的成效未見顯著,網絡經常有人上載短片,批評年青人士佔用關愛座或長者粗魯地要求別人讓座,同類的短片引起無數次網絡公審,更有媒體虐稱關愛座為「批鬥座」。較年青及有留意時事的人,不管身體狀況如何,即使目睹關愛座空出亦不會坐下。看似年青的長者,坐下來亦心有不安;最痛心的是身體殘障人士,亦不願坐下,有義肢人士坐下時要特意露出義肢,免被別人報以歧視目光。
為免不必要爭議,台北捷運率先推出「博愛識別貼紙」,讓沒有明顯需要人士安心坐在關愛座(台北稱博愛座),並推出一系列的宣傳圖片,強調「博愛座人人可坐,但請讓給需要的人」、「也許他(她)有需要,只是你看不到」。儘管大力宣傳,年青人坐在關愛座仍有不少壓力,結果關愛座變成留座,上下班時間,列車擠滿乘客時,關愛座仍然是一張空凳的情況,屢見不鮮。
不同國家不斷有聲音,要求取消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關愛座。事實上,讓座精神並不局限於坐在關愛座人士,因為有關愛座的設置,遇上有需要人士,其他乘客均指望坐在關愛座人士自動讓座,有關政策本質上是鼓勵讓座,實質上是鼓勵其他乘客不用讓座,設置關愛座正好反映市民缺乏助人精神!我們應該全力鼓勵關愛精神,讓關愛座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消失。
助人文化應從教育著手,特別是小學公民教育,只要讓座精神融入在生活中,所有座位均是關愛座。早前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予陳灼明先生(人稱明哥),目的是表揚明哥對貧苦大眾及有需要人士的善心與無私仁愛,我們正需要這樣的正能量,讓關愛精神發揚光大!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