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0Text: 嶺南大學研究生部/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黃耿華
樂齡科技安老,需要超越科技
作為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香港也面臨著嚴峻的老齡化問題。香港政府統計處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16年,香港65歲及以上長者佔總人口的17%。未來二十年,香港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將繼續加快,至2036年,65歲及以上長者將佔總人口的31%。換言之,二十年以後的香港社會,每10個人中就有3個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就不難理解何為安老服務一直是香港社會服務體系中的「重頭戲」。
然而,即使安老服務的重要性已經被政府和民間廣泛認同,但安老服務的發展卻依然面臨著土地及人手不足的挑戰:安老院的興建需要土地與時間,安老院的擴增需要更多更多的護理員。在這種情況下,樂齡科技的發展被寄予厚望,樂齡科技被視為解決安老困局的一個重要突破口。香港政府也適時地推出了十億元的「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旨在資助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租借和試用樂齡科技產品,以改善服務使用者的生活質素,並減輕護理人員及照顧者的負擔和壓力。
事實上,現時坊間相關的樂齡科技產品並不少見。去年在由社聯及政府合辦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上,就一次性展出了380件科技產品,其中包括了屬智能家居系統的「多重感應器」、供多名長者同時運動的「多功能運動儀器」等,可謂玲瑯滿目。然而,是否僅僅依靠這些先進的科技產品,就能解決香港的安老問題呢?筆者並不以為然。
首先,樂齡科技需要注重實用性。樂齡科技是一個以實用為導向的產品,其核心在於協助長者解決其在「醫、食、住、行」中所面對的困難。對於長者來說,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絢麗高端的科技產品,而是能在生活中切實為他們提供或大或小的協助的產品。只注重產品的科技含量,而忽視長者的實際需求,只會使該產品愈來愈離地。
其次,樂齡科技需要與人文關懷相結合。樂齡科技可以方便長者,提升安老服務的效率,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樂齡科技並不是萬能的「法寶」,如果與人文關懷相脫節,樂齡科技就變成一堆冰冷的產品。在安老服務中,顧及到長者的情感需求是十分重要的。長者需要來自親朋好友和照顧者的關心、關懷,這不是任何樂齡科技可以替代的。
再次,樂齡科技需要更廣泛的公眾教育與宣傳。目前樂齡科技產品層出不窮,然而,在本港,樂齡科技產品尚未得到廣泛應用。這一方面與某些樂齡科技產品的實用性不夠有關,但也與本港居民對樂齡科技的認知不夠以及本港缺乏有針對性的公眾教育有關。嶺南大學得到「行政長官社會資助計劃」的推薦,並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資金捐助,推行為期三年的「嶺大賽馬會樂齡科技與智能安老計劃」,將通過一系列的公眾講座、教育工作坊與培訓課程,提升公眾對樂齡科技的認知,推廣樂齡科技在本港安老服務中的應用。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