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6-06

全球銀行業面對嚴峻挑戰

  最近有一位年青人跟我說,後悔選擇了銀行業!自08年的金融海嘯後,全球央行用量化寬鬆政策作藥方。可是,隨著新巴塞爾協議(Basel III) 的資本充足比率等監管要求上升,加上歐債陰霾,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實則下降,風雨飄搖,借貸的風險上升,銀行便減低向企業放貸,結果把多出來的錢,都投進去購買政府債券。

 

  熱錢充斥在金融市場,真真正正流入實體經濟的資金其實不多。即使推出了一連串的刺激經濟的政策,始終敵不過經濟衰退,愈做QE(量寬貨幣政策),資金愈流向購買政府債券。美國推出量寬貨幣政策和扭曲操作後,買財政部債券得到的利息日低。美國十年期及三十年期債券的孳息率分別為1.5%及2.5%,處於歷史低位。

 

  歐洲方面也有LTRO, 法國、意大利等國失業率仍然高踞10%。除了那些「高危國家」之外,算得上「信得過」的政府債券債息極低,而短債尤甚。

 

  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德國政府債券兩年期債息已跌至接近零,十年債息1.2%,比美國的還低;澳洲十年債息也只是2.7%;瑞士的兩年期債息為 -0.479%,五年期為 -0.027%,已變成負利率,可見人們只是把它當成避險港口,不理息口。

 

  全球銀行不只要為出事歐債撥備,在政府債券收入又降低了,銀行賴以維持生計的息差便會下跌,淨息差的利潤自然收窄了。

 

  內地經濟失色,銀行不良貸款壓力上升,中銀監下令五大銀行要自己徹查放貸賬目,規模有28萬億人民幣,現時國內商業銀行壞帳比率是少於1個百分點,但若果真的有甚麼情況出現,粗略算算28萬億人民幣的1個百分點,都已經是2千8百億人民幣了,不可少覷。除了壞帳因素,本土信貸需求減弱,銀行流動性不足導致資源受限,皆損及銀行來自放貸的收益。

 

  摩根大通的風險管理組合出事後,穆迪稱可能下調摩通信用評級最多達3級,觸發了大型美國銀行的潛在降級潮,銀行的安全性備受質疑,銀行業的前景充滿挑戰。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