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1-11-23Text: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發展研究主管 田詩蓓

病向淺中醫:優化醫療券使用 促進基層醫療發展

  本港公營醫院輪候時間一直為人詬病,醫管局最新數據顯示,門診新症輪候時間在多個專科持續惡化,如在九龍中聯網耳鼻喉科、九龍東聯網內科和九龍中聯網眼科,市民最長需輪候逾三年才能看醫生,不少市民和病人組織皆明言不能接受。

 

  基層醫療為醫護服務的首個接觸點,主要服務包括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慢性疾病治療和病人自我管理等,目標是讓市民能在就近居住和工作地方,獲得全面和持續的基本護理。只要基層醫療發展良好,市民能留在社區掌理自身健康,便有助減低市民對第二和第三層、則醫院主導的護理需要。故此,我們須主動出擊,在源頭著手,以紓緩公營醫院服務供不應求的局面。

 

 

  為達致這一目標,政府近年投放大量資源推動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發展,包括於2009年以試驗形式推出,其後於2014年轉為恆常項目的「長者醫療券計劃」。計劃為年滿65 歲或以上合資格長者每年提供2,000元的醫療券金額,用於預防性、治療性及復康性服務。長者對這一計劃觀感正面, 在2020年,有98%的合資格長者曾使用醫療券。自醫療券推出以來,每年有50-70%的個案用於治理偶發性疾病,但長遠而言要扭轉「重治療輕預防」的風氣,政府應研究如何提高使用者用於預防性及復康性服務的比率。因此,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早前接受訪問時指出,政府將會檢討現有計劃,帮助長者善用醫療券,更針對性處理他們的健康問題,達到「提升健康」的目標。

 

公私營協作 推動健康篩查

 

  十月中,團結香港基金與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聯手發布學術論文,期盼為本港未來基層醫療公私合營模式帶來重要啓示。糖尿病、高血脂病和心臟病為本港十大死因之一,近年更呈年輕化趨勢。研究團隊指出,這些慢性疾病在病情早期病徵並不明顯,故病人容易錯失治療良機。

 

  就此,團隊參考長者醫療券,擬定一個新的心血管病風險篩查計劃,由政府通過醫療券資助45歲或以上香港市民到合資格的私營服務提供者進行血壓、血糖和血脂檢查,以儘早檢驗出慢性疾病,對症下藥。

 

 

  研究以電話調查形式訪問了1200名目標人士,結果顯示,83.7%受訪市民表示願意參加此醫療券計劃,成績令人鼓舞。不願參加的受訪者傾向為就職人士、擁中學教育水平或以上、並沒有家庭成員患有慢性疾病,參加計劃的方便度和對慢性疾病認知水平高低與計劃參加率亦有一定關係。

 

  研究建議港府在設定有關計劃時,必須配合充足的健康教育和推廣活動,並在設定計劃詳情時儘量消除阻礙市民參加計劃的關卡,如增加篩查地點和延長服務提供時間等,以提升大眾使用醫療券的動機;同時須針對年輕成年群組,善用社交媒體和推廣策略,提升他們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理解,務求達至「病向淺中醫」。

 

  現屆政府正致力構建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並設下了三大原則(地區為本、公私合營、醫社合作),和五大方向(整合服務、融資安排、強化監管、增加培訓、監察數據)。若該計劃最終可以順利推出,既能利用為年輕壯年人士而設的醫療券融資安排,整合本港公私營服務,又能促進目標人士儘早進行身體檢查,推動疾病的及早防治,長遠提升市民健康水準。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

更多政策.正察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醫療券 #公私營協作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