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1-03-15Text: 方思捷

告別了UA! 回顧香港戲院發展

   「UA陪伴大家一同成長,走過不同的人生階段,度過了無數光影時刻,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份。」受疫情影響,陪伴港人36載的UA戲院,今日全線結業,撤出歷史舞台。

 

  香港的電影放映史發展得很早,上世初已出現,1940年代全港已有約35家戲院。早期電影院如中環皇后戲院、銅鑼灣的利舞臺,建築獨樹一幟,裝潢富麗堂皇,播放的多是西方首輪猛片,觀眾不是達官貴人,就是社會名流,有時戲院大堂甚至有門僮恭候,氣派十足。

納數百至上千人不等,門票分前、中、後座,不同座位票價各異,豐儉由人。圖為昔日利舞臺戲院舊照,最初主要做大戲,1939年才上映首部電影,後來亦成為演唱會場館。(網上圖片)

 

平民化娛樂 人性化管理

  二戰後,香港經濟騰飛,電影院如雨後春筍,愈開愈多。1969年,全港戲院數目達到103家,戲院選址不再局限於市區,連新界等偏遠地區都有戲院進駐;看電影不再是高官貴胄專利,普羅百姓都能負擔。70年代,一般工人月入800至1,000元,看一場戲不過2至4元,每到夜晚、假期,戲院都人頭湧湧,當時香港已是全球入場睇戲人次最高的地方之一。

 

  昔日戲院都是能坐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劇院,門票分前、中、後座,豐儉由人;電影播放一半隨時「斷片」,下半段菲林可能尚在另一戲院播放,仍未送達;入場睇戲有很多人性化措施,例如小朋友可「扯衫尾」跟大人入場,毋須購票,「走飛(逃票)」、「走位(不對號入座)」經常出現。

 

  那時戲院門前總擺滿小食檔,熱鬧的叫賣聲,混雜燒魷魚、鹵味、牛雜的氣味,味道伴隨外賣傳入室內。戲院衞生很差,滿地垃圾,儘管如此,也滿載回憶。

 

引入迷你影院  顛覆電影業

  踏入80年代,因應租金上揚、看戲需求轉變,戲院愈開愈細,由獨立建築陸續搬入商場。UA也是在此時成立,1985年2月沙田的UA6開幕,開創迷你影院新時代。昔日看電影,開場是間是固定的,中午12:30、下午2:30和5:30、晚上7:30及9:30,迷你影院打破電影固定場次,各個影院、每部戲開場時間各不同,購票前要預先查看,顛覆電影業生態。

1985年2月,UA6院線於在沙田開幕,以「美式生活由此起」為標語作招徠,吸引觀眾入場。(網上圖片)

 

  7、80年代是港產片的輝煌歲月,外國留學的新晉導演如徐克、許鞍華、嚴浩等,拍了很多叫好叫座的港產片,掀起香港電影新浪潮。迷你影院提供更多電影、更多場次選擇,配搭舒適環境、高質音效,入戲院看戲不單是消遣,更是一種享受。

90年代盜版猖獗,香港電影業受到嚴重衝擊,票房收入大減。1999年香港演藝人協會發起「打擊盜版大遊行」,呼籲公眾專重知識產權。(圖片由作者提供)

 

  不過,90年代受累盜版碟出現,戲院收入走下坡。即使後來引入IMAX巨幕及3D投射技術吸引觀眾,傳統戲院始終難敵時代巨輪。新冠疫情是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隨着網上視頻及串流平台興起,人人都可在家架設私人影院,入戲院的人愈來愈少,如何逆境求存,是對經營者的考驗。

 

  有興趣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閱讀更多中國故事,可瀏覽網址:www.ourchinastory.com

#時空筆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時空筆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