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升勢凌厲】數字資產改變人類財富形式!2021年,應該多關注比特幣
以前的資產分為兩類,一類是動產,另一類是不動產,人一世物一世最大的不動產是甚麼,當然是房地產,所以好多人話,外母乸推動了樓上升,如果你樓都冇層,就好難將人家的女兒娶回家。
然而,20幾歲的大學生,要有車有樓,這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簡直是Mission Impossible。近五年有一種新的累積財富方式,可以讓年輕人很快買到樓,這就是數碼資產(Digital Asset)及Bitcoin世界帶來的暴富效應。
(圖片由作者提供)
數碼資產就是以虛擬形式存在的,但是又形成非常大的共識資產,走到邊度可以帶到邊度,可以隨時兌換,不再需要國家政權做擔保,世界通行。
2020年12月31日,比特幣突破29,281.15美元,24小時內升幅超13%。市值突破了5,000億美元,已相當於4萬億港幣,今年10月份,才10,000美元。
(圖片由作者提供)
數字資產的出現正在改變人類財富的形式,和股市不同,比特幣的價格是7 x 24小時交易、從Bitcoin從8年前一文不值的一美元一枚,一路到今天的29,000元一枚,令到很多年輕人一夜暴富,實現財務自由。
我們來算一下,如果這次趨勢持續下去,再過10年左右,或者更長的時間,Bitcoin的價格會不會漲到50至100萬美元一枚?
很多香港人對於比特幣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2017年,當年有很多挖礦騙子,ICO(首次代幣發行)的浪潮,天台撤錢。當年加密貨幣價格水漲船高,席捲全球,最終在監管叫停後,2019年1月,比特幣跌至3,400美元附近,創下階段性新低。
2020年這一輪比特幣大升的主因是華爾街對加密資產的興趣日趨濃厚,散戶的已非主因。例如Twitter之父,Jack Dorsey斥資5,000萬美元買了將近5,000個單位的比特幣,還有投資大師Stanley Druckenmiller、Paul Tudor Jones,以及Paypal CEO Daniel H. Schulman、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 Ray Dalio、基金公灰度Grayscale都公開力挺比特幣。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灰度比特幣信託(GBTC)是灰度旗下規模最大的加密數位資產信託產品,類似於ETF基金,但沒有贖回機制,GBTC的總持倉量不到半年的時間增長了58.3%,已經接近57萬,這表明在今年下半年,大量的機構資金開始湧入比特幣。
以操作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一戰成名的Druckenmiller,是比特幣第二波狂潮的點火者。他今年已經68歲,2010年他結束掉資產規模高達120億美元的杜肯資本(Duquesne Capital),轉成以他個人財富為主的家族投資公司。
這班基金經理管理著5,500億美元的資產。
要知道,美股較今年3月暴升後的最低點大升近70%,而比特幣則從當時的5,000美元附近大升了近550%,如今變身為華爾街鼓吹「黃金替代品」概念,主力部隊換人,淩厲的升勢仍然令人驚訝。
投資人生,就要成為投資贏家,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而非市場各種工具。
高風險高回報,再簡單不過,但在資本市場X軸和Y軸,兩線代表風險和報酬,一直烙印在投資人腦海裏,投資者的思維如果只能停留在教科書、電視節目,買樓收租,Facebook、似是而非的理論框架,在學校工作職場的專業素養和學習,無法跳出人性和總體經濟的迷思,用短期炒作的方法去看長期趨勢,想累積長期回報,一切構建在不可預知的未來,結果只能賭命。
疫情來了,家散人忙。
比特幣的發展,100位經濟學家有120種說法,投資人的未來只有兩種結果,事後孔明周街都係,真正贏家有幾人?
看到的風險不是風險,看到的回報不是回報,贏家響晒鑼鼓,輸家收收埋埋,面對相同的人、事、物、因人而異,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和結果,在投資世界如果只從基本因素尋找物超所值的公司和項目,克服心理障礙,難上加難。
看得遠、想得深,才能抓住十年難得一遇的機會。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