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
【FOCUS】PMI遜預期添逆風 惟入財政權衡觀察期
需求、需求、需求。受上海復工復產提振的官方製造業PMI,時隔一個月意外重回收縮區間,遠遜市場預期。中央政治局7月底「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言猶在耳,最新數據似再折射需求端積弱難返。值得留意的是,鑒於最高層已明確淡化全年增長目標,中國料進入財政權衡觀察期。
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復收縮
國統局周日(31日)公布,7月製造業PMI錄49(預期:50.3),按月挫1.2個百分點。分項看,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反映內需變化)雙雙重陷收縮;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反映未來3個月信)、在手訂單(反映已承接但尚未交付),更雙雙錄2020年3月以來最低,齊顯示上海解封效應如曇花一現。
再看連續16個月萎縮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反映外需變化),看起來跟今年來頻頻超預期表現的出口數據(除4月外)背道而馳,但隨著全球集裝箱運費連續10周下行,留意6月錄得歷史新高的貿易順差(979.41億美元)在7月會否驟然縮水。
製造業復甦基礎欠穩,非製造業商務活動亦戰戰兢兢。其中,服務業、房屋建築業的新訂單指數雙雙錄收縮,顯示開發商忙於確保爛尾樓復工及交付,7月住宅新開工面積繼6月反彈後恐再跌穿萬平方米。
此前三輪強刺激,如今俱無影
局部疫情此起彼落、地產業未走出惡性循環、下半年出口大概率放緩、地方政府財力捉襟見肘--逆風環繞之下,相比此前三輪強刺激,決策層迄今態度更顯審慎。
回想2008年金融海嘯時,中央祭出四萬億刺激及默許地方融資平台野蠻生長;2015年,股樓匯危機共振,棚改貨幣化橫空出世;2020年,隨著武漢史無前例封城,中央祭出萬億特別國債發行。
但面對中國頂級智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近日疾呼,應把「社會面清零」變成「社會活動面清零」、開放國際旅行、盡快承認和改正「三條紅線」的錯誤,以及多位經濟學家呼籲發行特別國債提振內需,今次被視作下半年政策定調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卻既無提及特別國債發行,又無涉房地產三條紅線鬆綁,更無疫情防控措施調整。
事關金融穩定根基,擴表謹慎
相反,會議首次明確淡化全年5.5%增長目標,改稱「力爭實現最好結果」,暗示超預期的強刺激無影,何解?玄機就在「綜合看、系統看、長遠看,特別要從政治上看、算政治帳」。
面對外有美國利率尚未見頂,內有消費物價中樞抬升,此時若大踩油門、大開水喉,無疑將動搖北京最在意的金融穩定根基,尤其是對擴大中央政府資產負債表慎之又慎。
不過,恒大重組方案再次失約、房地產危機尚未滅火、消費者信心跌至記錄最低,加上最新PMI指數再示警,疫情防控、經濟增長、債務拆彈如何找到平衡點?財政權衡觀察期正在計時中。
【你點睇?】高拔陞指醫管局將採購內地醫療儀器配合政府節流,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