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4
八千里路雲和月
馬英九的回鄉祭祖之旅已經走了大半路程,島內和統派的精神早已為之一振,說他給「九二共識」注入了新動力。筆者倒認為,直至馬英九返台,這都還有待觀察:
馬英九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美聯社)
一來,馬英九今次發表的言論只屬重溫「九二共識」一貫內容。奇怪的反而是,即使是藍營也把馬英九所言當成新鮮事來看待,似乎早已把他執政八年期間兩岸曾經的互通往來忘了。
二來,無論馬英九在大陸說了甚麼話,動了甚麼情,傳回島內,綠營固然只看到撿槍的機會,而藍營的各路王侯,其實也仍然沒有甚麼很大的呼應。所以關鍵仍在於,馬英九返台後會遭到怎樣的圍攻,而「親美不親中」的國民黨各路人馬,又會不會一如他們對洪秀柱般冷眼旁觀?
藍綠共存漸趨烏托邦
馬英九在中山陵提字「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美聯社)
馬英九出身司法體系,一向行事謹慎,對於其大陸之行會在國民黨內外遭致何種社會輿論的,甚至是政治的後果,自然全盤考量過,這反而也是他此行最為可圈可點之處:
多年前那位文質彬彬,甚至說得直白一些,以弱不襟風形象著稱的白面小生,如今退去一切政治負擔,反而竹杖芒鞋在兩岸之間走了一回,甚至還敢於在行程之初,就在南京中山陵寫下「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的立場宣示,是甚麼促成了這種變化?
筆者的觀察是,馬英九算是島內最為瞭解西方政治制度運作的政治人物,他年輕時留學美國,在仕途的成長期亦親歷亞洲四小龍締造的經濟奇蹟,及由此應運而生的政治影響力,對於自己一生參與建構的島內政治及經濟體制,具有天然的自信與成就感。
因此,當馬英九在執政末期遭遇立法院被佔領時,他最為關切的問題恐怕並非個人以致藍營的得失,而是試圖透過某種忍讓與和解,在藍綠之間達成某種持久的,可交替接棒的政治平台。
馬英九現在不再「膽小」,正是因為經過此後多年的演進,在政治上藍綠之間可以長期交替執政的願想已漸趨烏托邦;在經濟上台島由四小龍時代傅承下來的產業結晶如台積電被強拆;在軍事上則退化到美國政界所提出的人人學用AK47,準備把城鎮化為焦土戰場。
中國定義遭污名化
大批民眾歡迎馬英九到訪(美聯社)
馬英九在徐徐老去之時,恐怕難以坐視所謂「毀台論」的苗頭。而他顯然認為,造成台島陷入重重危機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之定義在島內遭到空前清洗和污名化,於是才有了他人生第一次回鄉祭祖。就此而言,西方媒體形容馬英九之行曝露其「親中」立場,是一開頭就搞錯了本質-對馬英九而言,不存在親不親中的問題,因為他根本就是湖南湘潭人。
那麼馬英九如何趁他的大陸之行定義中國呢?由於媒體過於關注其行程對兩岸關係的現實影響,反而忽略了串連其行程的一件基本歷史事件,且看:
3月27日抵達上海,對應1937年淞滬會戰;隨即轉往南京,對應1937年底至1938年初南京失陷;3月30日抵武漢,對應1938年武漢會戰;3月31日抵長沙,對應1939年之後三次長沙會戰;4月3日抵重慶,即中國抗戰時期臨時陪都,最後於5日重回上海,正好走了一個循環。
這肯定不是偶然,因為馬英九在抵達南京之時,即專程於29日參觀了「日本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隨後於本月1日參訪衝山南嶽忠烈祠;3日參觀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4日重慶中央政治學校舊址及張自忠烈士陵園;最後回到上海,他將於6日參觀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馬英九祭祖之時,日本外相林芳正到訪北京(美聯社)
因此馬英九此行,走的是「八千里路雲和月」,雖然在國共、兩岸關係上,表達了重回「九二共識」的意願,但歸根究底,是他個人對中國歷史歸屬的對應與宣示。
無巧不成書的是,馬英九身處湖南之時,日本外相林芳正也在2日到訪了北京。中日關係再度面臨暴風雨,而馬英九返台之後恐怕也只能修身齊家,應付「三十功名塵與土」的黨派選舉政治現實。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