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
以巴衝突:從兩個歷史故事,看反恐戰略的兩難
截至本文撰寫之日,以色列在加沙地帶持續轟炸,據報已經炸死了第六名哈馬斯頭目,地面部隊坦克隨時殺進加沙,當地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軍方要求之下,緩緩撤向加沙南部。本文不談歷史恩怨,只講純粹從軍事戰略效能的角度,看看這場報復性質的「反恐作戰」,到底將有多大的成效。有一句網絡名言: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所謂「押韻」,比喻有類似的情節出現,可供參考。平常所謂的以史為鑑,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先看兩個歷史故事:
故事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明朝末年,流寇四起。其中力量最大的是高迎祥,自稱「闖王」,隊伍所向披靡,甚至一度攻下皇家故鄉鳳陽,焚毀宮殿,勢不可擋。但在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高迎祥中伏被擒而受誅。
流寇被消滅了嗎?當然沒有,沒了高迎祥,卻還有更強的李自成。老李在老高死後,接過了「闖王」稱號,繼續流動作戰,橫掃各省。但到了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明朝採取所謂「四正六隅」的十面圍堵、甕中捉鼈戰略,李自成在陝西潼關南原之戰中,被包圍的明軍打得兵敗如山倒,「自成盡亡其卒,獨與劉宗敏、田見秀等十八騎潰圍,竄伏商洛山中」(見於《明史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也就是說,幾乎全軍覆滅,只剩他和18名騎兵,竄流潛伏在陝西省商洛一帶的山區之中。
流寇被消滅了嗎?當然沒有,幾近覆亡的李自成,很快就捲土重來。就算他真的滅亡了,還有另一個實力有過之無不及的張獻忠!
古人有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對付「流寇」也好,「恐怖分子」也罷,消滅其有生力量容易,消滅其帶頭大哥很難。只要帶頭大哥仍在,只要有帶頭大哥領袖才能的人尚在,不怕不能重新組織新的隊伍。
以色列持續轟炸加沙地帶,據報已炸死六名哈馬斯頭目。(AP)
故事二:「徹底剿滅,永絕根株」(出自乾隆皇帝語)
清朝西北部有所謂的衛拉特蒙古,即明朝所謂的瓦剌蒙古,長期威震漠北和中亞。當中尤其以準噶爾部最為強盛,橫掃今天新疆、外蒙和中亞哈薩克、烏茲別克等地。清朝從康熙、雍正,到乾隆三代皇帝,歷經七十餘年,對該部可謂剿撫並用,和戰俱行,耗費大量軍費和兵力,仍舊不得安寧。準噶爾騎兵仍然形同疾風,在中國西北、青藏和中亞地區幾乎是想打哪裏,就打哪裏。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清廷終於失去耐心,決定要徹底解決問題。清軍深入西北,不僅徹底從軍事上打垮準噶爾部,而且皇帝嚴令,要「搜山檢海」、「必應全行剿滅,不得更留餘孽」、「此次進兵非同一般,務將徹底剿滅,永絕根株」。清軍遂分成若干搜索隊,劃分每一隊的責任片區,實施全面覆蓋、刮地三尺式的搜索和剿殺準噶爾部眾。除了極少數逃去中亞地區而最後融入當地突厥語系部族之外,餘下男丁皆被斬殺,婦孺多在押返內地為奴的路途上死掉。清朝宗室子弟愛新覺羅.昭槤編撰的《嘯亭雜錄》一書記載:
「凡山險水涯,可漁獵資生之地,悉搜剔無遺,時厄魯特(即衛拉特蒙古的另一個譯名)懾我兵威。雖一部有數十百戶,莫敢抗者,呼其壯丁出,以次斬戮,寂無一聲,並首就死,婦孺悉驅入內地賞軍,多死於途中,種類盡矣。」最重要是最後的四個字。結果,世上再無準噶爾部,準噶爾從此變成了一個地名:準噶爾盆地。
乾隆皇帝這種對付遊牧民族的方法,算是夠徹底的了。但是,18世紀可以用這種方法,不等於今天可以用。18世紀的戰爭倫理觀念,或許可以接受這種方法,不等於21世紀的主流觀念可以接受!尤其在電視直播、網絡直播的全媒體時代,即使從帳面上,今天雙方的傷亡人數,與以往的中東戰爭相比要少,但傷亡的畫面卻直接呈現在全球人們眼中,令人不堪忍受。因此,這就讓「反恐作戰」陷入兩難:
如果是採取故事二的「徹底剿滅」,那麼不僅激怒全球坐在網絡和電視前面的人們,而且也激起其他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乃至伊斯蘭信徒的仇恨怒火。哈馬斯不是唯一的隊伍,還有更為激進的真主黨,還有更更激進的其他隊伍正在蠢蠢欲動。仇恨,是滋養極端主義和恐怖襲擊的最佳養份。
但如果不採取「徹底剿滅」,那就變成故事一,只要有火種成為漏網之魚,那麼捲土重來未可知,特別是據報以色列軍方要求加沙北部的巴勒斯坦人,在短時間內必須撤出加沙地帶,那麼在撤退的難民人潮之中,誰能保證沒有混進了哈馬斯人員?以撤退來保存火種,所謂「留得青山在,哪怕無柴燒」。
以色列的地面部隊已集結在加沙邊界,隨時進行攻擊。(AP)
但與此同時,一如本文開頭所提,據報以色列已經擊斃了六名巴勒斯坦的核心領導人,那就意味著以色列還是掌握一定的軍事情報能力,能夠精確偵測和認定目標人物,從而引導戰機作定點轟炸,一舉擊殺哈馬斯頭目。既然能精準追蹤、識別和定位對方帶頭大哥,那麼就能突破上述的兩難局面,毋須用故事二的「徹底剿滅」,照樣能夠擒賊先擒王,避免出現故事一的「野火春生」。
不過,這又帶來另外一對問題:
如果有這麼強大而高效的追蹤、識別和定位對方頭目的情報作戰能力,那為甚麼無法偵知和預警這次哈馬斯發動的偷襲?
如果有這麼強大而高效的追蹤、識別和定位能力,那應該同時用於識別和追蹤被哈馬斯擄去的以色列人質,從而救得一個算一個。
即管拭目以待,看看殺入加沙地帶的以色列地面部隊,是如何既要救援數以百計人質,又要打擊哈馬斯的「地道戰」,徹底消滅哈馬斯軍事隊伍。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