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4-11-12

如何評價總統大選中的Loser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以極大的優勢戰勝了民主黨對手賀錦麗,全世界的關注點開始轉向特朗普將如何組閣,換句話說,誰將輔佐他在今後4年內推行其「美國優先」政策,並兌現選舉期間向美國選民作出的各種承諾。落敗的賀錦麗則被主流媒體移出光環,有關她的報道已不多見,能見到的多數是對大選結果的概括性總結,而且以負面新聞為主,例如分析搖擺州的選舉結果:搖擺州為何一面倒擺向特朗普?是甚麼因素讓民主黨失去眾多傳統支持者?也有一些賀錦麗的支持者開始 「反省」,在主流報刊發表文章,檢討民主黨陣營的失誤之處,提醒民主黨政客及時糾正失誤,盡快重回正軌。

 

  昨天(11日)是美國的「老兵節」,總統拜登按照慣例到阿靈頓國家公墓,參加傳統的紀念儀式,這是他最後一次以總統身份參加這個活動,而身為副總統的賀錦麗也到場「陪伴」,還與拜登並肩檢閱美軍儀仗隊。這是大選結束後,賀錦麗與拜登首次一起出席公開活動,這一高調亮相,為賀錦麗帶來難得的正面報道。

 

賀錦麗與拜登一同亮相老兵節活動,令她獲取難得的正面報道。(AP)

 

敗選未必等於政治生命終結

 

  政治鬥爭的結果向來是成王敗寇,而跟紅頂白則符合媒體的吸睛之道,賀錦麗目前的處境並不令人意外。但美國總統大選中的Loser(失敗者),未必會因敗選而政治生命終結。Loser日後東山再起的例子不多,但並非完全不可能,關鍵要看這個人是否有強烈的政治抱負(政治野心)和能否遇到合適的社會環境。

 

尼克遜在1960年總統大選輸給甘迺迪,惟之後在1968年勝選,並在1972年獲得連任。(AP)

 

  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已故美國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1960年以副總統的身份代表共和黨參加總統大選,但輸給民主黨對手甘迺迪(John F. Kennedy)。尼克遜未因敗選而氣餒,沒有退出江湖,而是在政壇繼續深耕,長期活躍於共和黨陣營,建立起更廣泛的人脈關係,最終在1968年贏得總統大選,並在1972年獲得連任。

 

  尼克遜的從政之路說明,在總統大選中失敗,並不意味著一個人的政治生命就此終結,只要有恒心,對國家的未來有良好的願景,並且堅信自己有能力帶領人民努力實現目標,美國選民就有可能再給這位候選人一次機會,讓能把握住歷史機會的人東山再起。尼克遜入主白宮之後主動出訪中國,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但他的某些行為被美國人鄙視和譴責。面對可能被國會彈劾的巨大壓力,他成為美國第一位(也是僅有的一位)主動辭職的總統,但他追求夢想、不屈不撓的個人故事,仍可作為奮鬥進取、最終成功的勵志樣板。

 

尼克遜在美國總統任內主動訪華,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AP)

 

全力以赴仍有可能功虧一簣

 

  相比之下,有些美國政客競選總統落敗,可能是因為客觀環境不利,也可能因為自身顧慮太多,沒令選民感覺到參選者有破釜沉舟的鬥志。比如,2008年與奧巴馬競爭總統寶座的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John MaCain)始終沒有辭任國會議員,客觀上為自己留了條後路,以便落選後繼續擔任聯邦參議員,這與十多年前另一位共和黨參議員的做法形成明顯對比。

 

  1996年,我在美國採訪總統大選。當時克林頓是尋求連任的民主黨總統,對立面的共和黨陣營有八位政客參加黨內初選,最終聯邦參議員多爾(Bob Dole)獲得提名,與克林頓一較高下。多爾是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權力很大,但他已經是第三次參選總統,為了對外顯示他義無反顧,要全力以赴投入選戰,多爾在1996年6月提前辭任參議員。這一舉動令很多人感到意外,這意味著如果輸了,多爾就不再有任何公職,可能要回堪薩斯州老家養老了。他自己在競選造勢大會上也說,未來只能有兩個選擇:在白宮住或回家住。其實,這只是精心計算過得失的一個競選手段。從表面上看,多爾已經使勁全力,孤注一擲了,但實際上,如果他最終敗選,新一屆國會也不可能再選他這個Loser做參議院多數黨領袖,他在參議院內也不會很舒服,因此提前辭職不僅可以向選民顯示其參選總統的決心,而且可以為他在國會幾十年的精彩政治生涯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雖然多爾拼了老命(他當年已經73歲),冒著被趕出華盛頓政壇的風險辭任參議員,但最終還是慘敗給克林頓,主要是因為當時美國經濟非常好,民眾希望保持經濟上升勢頭,也對克林頓執政充滿信心。於是多爾就在大選結束後終結了自己的政壇生涯,沒再參加過任何政治選舉。

 

多爾(右)辭任參議員競選總統,最終還是慘敗給克林頓。(AP)

 

理念領導民意方可青史留名

 

  要說參選人的鬥志,可能特朗普是最佳代表。他在中槍後握拳高喊「Fight! Fight! Fight!」,給選民留下深刻印象。其實,比鬥志更重要的是參選人的理念,因為贏得大選需要順應民心,以及能得到選民認同的政治理念,尤其是深入人心的政治口號。在這方面,賀錦麗遠遠比不上特朗普。

 

  特朗普在2016年首次競選總統時,就提出一些令人記憶深刻的政治主張,如「美國優先」和「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簡稱MAGA)。這兩個口號很有誘惑力,一是因為愛國乃人之常情,如果總統把美國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國選民會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二是很多美國人對現實不滿,感覺今天的美國不如自己成長過程中經歷過的美國,因此希望美國能重現他們熟悉的社會環境(製造業興旺,勞工力量強大,工作機會充足,物價長期穩定,家庭收入增加,社會治安良好,子女健康成長)。儘管今天的世界已經與幾十年前的世界大不一樣,但特朗普善於給選民畫大餅(作出未必能實現的許諾),透過其基本主張,讓選民看到一幅美好的圖畫,其中他反對非法移民的強硬立場最受選民支持,這是特朗普吸引大量草根階層選民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主張「讓美國再次偉大」,令大量草根階層選民受落。(AP)

 

  除了總體政策,特朗普的一些具體主張也很符合美國民情。與賀錦麗開口閉口「捍衛民主」、「保衛自由」的空洞口號不同,特朗普提出,免除對服務行業的小費徵收所得稅;對退休金停止徵稅;將非法移民遞解出境,以緩解很多地區因非法移民擠佔公共福利資源而給當地居民帶來的困擾。這類具體政策主張非常接地氣,等於是為MAGA和「美國優先」做了註腳,讓普通選民知道投票選特朗普上台意味著甚麼。

 

  有具體目標的政策導向,構成了特朗普的施政理念,並贏得了選民的廣泛支持。反觀民主黨那邊,拜登退選、賀錦麗接棒之後,沒有提出任何令選民振奮的新主張,對選民反感的通脹高企、治安惡化、毒品氾濫、移民增多等諸多問題和痛點視而不見,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這是賀錦麗失敗的主因。

 

  今天我們已經看到這些,歷史也將對2024年的美國大選和所有參選人作出公正的評價。我手邊有一本美國合眾國際社資深記者Scott Farris撰寫的《差點就當上總統——那些輸掉選舉但改變了美國的人(Almost President——The men who lost the race but changed the nation)》(下圖),這本書是在奧巴馬執政時期出版的,所以書名中用了 Men來代表所有在總統大選中失敗的候選人 ,因為到那時為止,代表兩大政黨參選的所有總統候選人都是男性。

 

(作者提供圖片)

 

  此書介紹了美國總統大選史上一些著名的Loser,他們雖然輸掉了選舉,但在競選期間提出了有新意的政治主張。由於捕捉到社會思潮的變化,這些理念得到很多選民的認同,並且在大選過後繼續影響美國社會的政治發展,甚至為後來的社會變化打下基礎。這些人中包括1964年共和黨保守派聯邦參議員戈德華特(Barry Goldwater)。Farris在書中說,雖然戈德華特以大比數輸給了民主黨對手林登.詹森(Lyndon B. Johnson),但他的保守主義理念在客觀上「催化了政黨的重組,導致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的共同點迅速減少,達到美國南北戰爭以來最少。他的參選還使得共和黨成為基本上是白人支持的保守派政黨,黨內沒有自由派和少數族裔成員。而民主黨則基本上是一個自由派政黨,主要靠少數族裔選民的支持」。幾十年來,美國人普遍認為,戈德華特雖然競選失敗,但他提出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社會的進程,並且為持同一理念的列根(Ronald Reagan)在1980年當選總統打下了基礎。

 

戈德華特以大比數輸掉總統大選,但其保守主義理念催化了美國政黨重組。(AP)

 

  由此可見,只要你有順應時代潮流的理念,能夠把握社會變化的大局,提出「創新理念」,即使一時不為選民所接受,日後也有機會影響社會的變化。歷史對你會很公平,因為Loser也有可能改變社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

更多威少看世界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威少看世界 #美國大選 #拜登 #大國博弈 #賀錦麗 #特朗普 #尼克遜 #多爾 #MAGA #戈德華特 #美國總統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