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10-24

恒指本來不用如此差勁

  好多人講:「恒生指數10年以來都無升,甚至跌了一點,證明投資港股無前途,長線投資已死。」

 

  另一邊廂又有人認為:「應該繼續月供2800,越跌越買,價值投資就要『別人恐慌時貪婪』,大跌市正是物超所值的時候,長線投資要有信念才行。」

 

  如果你是以上兩類人,都應該深入一點了解一下恒指發生了甚麼事。

 

恒生指數這些年的變化

 

  恒指於2020年尾開始加入「同股不同權」的股份,這有點仿傚美國科技指數的做法,希望讓公司能賣多一點股權出來集資,但公司擁有人又不失控制權。其中有兩隻巨無霸入指,即阿里巴巴(09988)與小米集團(01810),可惜它們的表現自入指後分別下跌7成及超過一半,對推跌恒指的「貢獻」不少。

 

(資料圖片)

 

  另一個變化是恒指成分股的數目。直至2020年,恒指成分股總數大約50隻,這個數目維持多年。到2021年第一季,恒指管理人有意將恒指成分股增至100隻,目標希望把港資企業減至25%。宣布前後,恒指已陸續加入新成分股。兩年時間,恒指總數已增加23隻至73隻,即增加了46%。當然,每隻成分股對恒指的比重不一,但這個增量比例影響不少。

 

新增成分股表現普遍不理想

 

  最大問題是,普遍新加進來的成分股表現都慘不忍睹。包括2020年12月加入的美團(03690),跌了一半。2021年3月加入的阿里健康(00241)與海底撈(06862),分別跌了8成半與7成半。2021年6月加入的碧桂園服務(06098),跌了8成半。2021年12月加入的京東集團(09618),跌了4成。

 

  當然,拿股價作事後孔明的評論並不公平,這年來中港股票大跌,非戰之罪吧。但想提出的一點是,一旦定立了目標要積極增加成分股,代表短時間內需要納入相當數量的成分股,這會導致很多「為買而買」的草率決定。不少決定,即使對其股價表現不作事後揪秤,從生意角度亦難以理解。

 

  例如美團、阿里健康,過去多年都是蝕錢多於賺錢的生意。海底撈於2021年,一年蝕掉41億元,把由2017年到2020年所賺回來的盈利都蝕掉,恒指就於它蝕最多錢的一年把它納入指數。碧桂園服務一直在賺錢,後來內房、物管出事,偏偏恒指就於市盈率高達70倍時把它納入指數,完美摸頂。

 

經典的中國神華

 

  其中一隻更經典算是中國神華(01088),它曾於2017年12月被納入指數,當時約$20,到2020年9月被踢出指數,約$13,如今到2022年9月又再被納入指數,約$25。整個出入動作有如基金操盤,$20買、$13放、$25再買,完美地「高買低賣」。本來一直buy and hold都算能賺$5($20買至今天$25),如今帳面輸掉$19(輸$7再少賺$12)。

 

  看其生意,亦不覺得這股需要被踢出再買入,自2017年它年賺478億、441億、417億、358億,雖盈利一直在下跌中,至少都在賺,而且是賺數百億元的生意,比之前提到那幾隻蝕錢股票好得多,但此刻(2020年)卻把它踢出指數。及後,中國神華立即大賺516億創新高,股價大升,恒指又從新把它納入,明燈也。

 

總結

 

  本來恒指不用如此差勁,當中夾雜不少人為操作,才落得如此下場。十年前的恒指與今天的恒指根本不是同一個樣,拿它們作比較其實意義不大。與此同時,以此得出價值投資或長線投資並不奏效的結論,亦不合理,投資者需注意。有興趣就此命題了解更多,不妨重溫小弟的相關影片。

 

  相關連結:https://www.patreon.com/posts/heng-sheng-zhi-73296358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財識兼收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恒指 #恒指成分股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