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 09:50:56
使命商道論壇2021──實踐神學、智慧與轉化 - 曾偉延
今年「使命商道」論壇,有青年社創家分享如何透過社創活化信仰。
香港政府自2001年開始發展社企/社創,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而今年已是香港發展社企20週年。過去,社創一直擔任扶貧助弱(Desirable)的角色,因它不單只扶貧,更有賙濟式的綜援所缺乏的防貧及賦權效益,可以說是對生命的建立。能達致此果效的原因是綜援只包括金錢(Cash),但社企卻不單有工資(Cash),也培訓受惠者的工作能力(Capability)、擴展他們的社會支援網絡(Connection),最後是重建他們對日後生活的信心(Confidence)。所以社企扶貧助弱的果效,在量與質方面都比傳統的施贈更強,也讓港人的商業及創意思維得以應用於社會服務上。
這也是香港不少信徒參與社創/社企發展的原因。基督徒社企創辦人不是追求個人物質的滿足,而是靈性的富足;它不否定物質生活,而是認為靈性的價值超越物質的價值。所謂靈性有三個向度:在情感上與上帝的連通、在認知上對世界及人生的思考框架,以及在行為上反映出所認所信。要將所信落實於信仰生活,往往不單在於頭腦上的認知、也不止於抽象概念的探索,而更在於如何與當下的處境對話,然後作出神學反省及信仰實踐。
靈性的塑造不一定是先知而後行的線性發展,更多是先行後知的體驗式學習和循環發展。大部分人的靈性是被市場和職場所塑造,核心價值是個人的權益和名聲地位,但人可以主動選擇操練靈性的場景,而社企是其中一種。社會創業的歷程,起點扎根於對被忽略社群的德愛與關懷,而終點是所獲得的難趣和一個一個的人生故事,包括自己的、弱勢社群的和身邊同行者的,享受勞碌所得的分,活好當下──不一定是最好,但起碼是較好。
在發展基督教的社會創業運動中,我們需要的是一塊塊本地社創神學碎片,透過實踐點出社創如何結合基督信仰,從而啟發尋覓人生召命的信徒,教導踐行者相關的務實智慧,鼓勵信徒盡心、性、意、力去愛神所愛。基督徒要做「好事」,但是否應該更進一歩「做好」「好事」?例如,尋求以創新的方法,用同樣的成本,但幫助人得益更多、或幫助更多的人、或幫助一直被忽略但陷於困境的人。我們可否超越做「好」撒瑪利亞人,成為盡用才幹同謀共善(Common Good)的上主忠心管家?
今年豐盛社企學會將於10月23日舉辦「使命商道」論壇,並邀請到紀治興博士,分享作為信徒應如何運用恩賜,實踐上主旨意;社創又如何達致財務、社會以至國度的三重效益。同時,伯特利神學院實踐科講師鄭家輝牧師,將從歷史、理論及實踐三個角度,分享教會和信徒作為「蒙召的群體」,應如何參與社關及社創角色,從而達致關懷弱勢、堅守公義,以基督教價值轉化社會與經濟制度,維護上主創立的人性與尊嚴。
另外,今年大會更邀請了三位身體力行的青年社創家,作為該神學碎片的其中一個實證個案,分享他們如何以社創實踐召命、活化信仰、轉化生命。
下午更設有策略規劃工作坊,與參加者一同集思廣益,發揮創意,探討如何運用社會創新思維與弱勢社群結連,為他們發聲、給他們充權,共同解決社會問題,建設更美香港。
想了解使命商道更多,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bam-fses.org/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