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2025
立法會勞資矛盾表面化
自從立法會實施新選舉制度後,不少分析都認為議會再不會有爭吵聲音,但筆者一向相信,議會的本質就是爭取資源分配,既然有分配,就自然有爭執,問題只是在於明爭或暗鬥。立法會上周出現了一件罕見的事件,一項由自由黨議員邵家輝提出、名為「優化輸入人力措施」的議員議案,不但修正案不獲通過,就連原議案亦被否決。議員議案被否決,政界戲稱為「四大皆空」,對上一次「四大皆空」已是2022年的事,多少反映出雙方的矛盾已經表面化,未來或會出現新的政治爭端!
今次討論的議題是關於外勞,勞資雙方的議會代表自然要堅持立場,過去大家尚算留有餘地,但今次已經不再「畀面」。邵家輝提出要檢討外勞工資不得少於相關職位工資中位數的規定,民建聯議員顏汶羽的修正案全部刪去有關字眼,獲勞工及基層議員全力支持。雙方劍拔弩張,大家全力反對對方的議案或修正案,結果出現今次全部否決的現象。
勞資矛盾已經在立法會中浮面,未來勢將激化。(Shutterstock)
事實上,勞資矛盾激化已經不是首次發生,對上一周亦發生以不提出動議的方式變相撤回議案的事件。自由黨議員張宇人原本提出檢討中小學小班教學的成效,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提出修正案,張宇人認為朱國強將議案改至面目全非,是騎劫他的議案,所以他不提出動議,議案便無法繼續下去。
今屆議會開始以來,雙方提出的議案多少留有餘地,例如工會提出討論一個保障勞工的議案,會先由一個議員提出一個立場較溫和、字眼較中性的原議案,然後再由另一位議員提出較為激進的修正案,以表達工會的終極立場,最後激進的修正案被否決,溫和的原議案獲通過,大家都有下台階,同樣資方的代表亦極少提出刺激勞工界神經的議案,所以一直相安無事。
據聞,議會內「有牙力」的「大佬」一直都充當和事佬的角色,但最近已愈來愈難去「勸交促和」,今次外勞議案更加完全「傾唔埋欄」,最後「大佬」索性放手不理,讓大家投票決勝負,自然是兩敗俱傷。政界估計,雙方在「有力人士」面前,未至於完全反面,但不再會「有偈傾」、「有合作」,長遠矛盾難免不斷擴大。順帶一提,議員議案雖無法律效力,但卻是代表立法會的立場,將來如果政府提出重大的政策或法案違反立法會的既定立場(當然是一般政策影響較小),政府就需要為政策辯護,游說議員支持亦更加困難,最慘的是政府高層會視有關政策官員辦事不力、游說解釋工作不到位,所以立法會辯論重要政策時,負責的官員會極度關切。
在環球關稅戰衝擊下,資方及勞方皆面對難題。(Shutterstock)
勞資雙方矛盾激發,當然是有其原因,與財赤、經濟及國際局勢有很大關係。目前經濟環境呆滯,就業市場短期內有機會出現變化,勞工界指已出現外勞搶去本地工人飯碗的情況,而資方則要力保繼續輸入外勞。同樣面對國際貿易戰的衝擊,資方經營環境惡化,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勞方爭取提升勞工權益,亦難上加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香港好去處推出小紅書版!立即追蹤@通仔GoGoGo 以獲取最新情報!►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