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2015
奧采博物館:是羅浮宮的延續,或是新藝術時代的開始?
在過去十年間,我帶過的羅浮宮博物館客人中有不少問:看完羅浮後,最好去那間博物館參觀呢? 我一般都建議他們過橋到左岸的奧采博物館繼續參觀。近日自由行的旅客增多,估計愈來愈多人會去參觀這間由火車站改裝而成的十九世紀藝術品博物館,但這稱謂並不很符合事實,因為羅浮宮仍存有十九世紀非常重要的「新古典主義」及「浪漫主義」時期的經典作品。奧采的展品只由1848起到1914年期間的作品,其中以印象派的藏品最為人樂道。
1986年之前,奧采大部分展品在羅浮宮收藏或展出。1973年開始有人建議將昔日(1900)啟用的火車站改為博物館。它原是連接法國西南部地區的火車站;但自1939年,它只用作連接郊區的短程火車站,在大戰期間只作戰犯物資儲運中心,戰後成為戰犯中心及供拍電影用,差點拿去拍賣;有財團想改建為高級酒店,終於文化部拍板,將它改為收藏十九世紀中期的藝術作品,其中以1863年至1907年間的最有法國味的「印象主義」的數位畫史留名的畫家如:莫內(Monet)、雷諾瓦(Renoir)、畢沙羅(Pissarro)及西斯萊(Sisley)等的畫作最吸引觀眾。在1863年前的馬奈(Manet)及更早一些的庫貝爾(Courbet)作品也有,都是值得細心欣賞的經典之作。總之,奧采的所有展品都很悅目,沒有甚麼典故及大道理的作品。逛奧采是種享受,是觀看的享受。
奧采名字的來源:塞納河的左岸有一段叫奧采堤(Quai d'Orsay),而Quai d’Orsay現變成法國外交部的慣常稱謂,比方,法國報章上寫奧采堤(Quai d’Orsay)發言人說,即是法國外交部發言人說的意思。Orsay是人名,1708年,Charles Bouches d’Orsay,時任巴黎商會總監,開發這段塞納河左岸,因而得名。後來建造為1900年世博會用的奧采火車站,就是今天奧采博物館的原車站。當日的建築師Victor Laloux用當時最先進的科技、電力及鋼鐵建構力學建造,大堂高達32米,至今仍可欣賞到當時的實用性加美感的風格。奧采博物館本身就是件藝術品。我常對客人朋友這樣介紹。
去奧采博物館可用以下數個接近博物館的地鐵站:一號線的Tuileries,或從羅浮宮(Palais Royal, Musée du Louvre )過橋到左岸,或用十二號線的Solférino站,這些都需要走十分鐘路才到門口;若直達門口,可用RER C線,但班次不密。羅浮宮星期二休館,奧采是星期一。過去是不許拍照,但在上月前已取消禁令,遊客可盡情拍攝他們愛好的畫作。館內的書店及餐廳都很不錯,自由行朋友可在內消磨大半天。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