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9-11

貼錢打工的收藏家

  對於經濟充裕的朋友而言,涉足收藏實在是最好的興趣,相比許多無益之揮霍與享樂,這對於個人智慧和修養,與及社會文化發展,都有莫大裨益。許多大收藏家,他們固然是身家豐厚、地位非凡之輩,但與傳媒鏡頭下的所謂富豪相比,行事卻低調優雅得多,事業以外,一副心機全都投放到收藏領域之上,其行為之紀律,已經超越個人嗜好,若以職業操守來形容,亦不為過。

 

  收藏家一般都是有所本職的。以香港為例,他們不是企業家,即是專業人士,每天單是處理公司業務,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但是許多優秀的藏家,就是有那種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情,每天早上提早一小時,回到辦公室打理自己的藏品,泡一壺茶,擦一擦,玩一玩,看一看,然後在查閱股市新聞的同時,看看拍賣行有何最新動向,或者相熟雅商有沒有推介貨品,與學術界的朋友切磋最近遇到的疑難。中午的時候,如果沒有業務邀約,他們總能擠出一個多小時,到荷里活道逛一逛,找行家聊聊天。

 

收藏家的書籍也可以締造歷史.本年6月,匡時拍賣清代過雲樓藏書,最後即以2.16億元人民幣成交。

 

  別以為逛街等於購物。收藏好幾十年,現在的市場漲幅對於藏家而言,已經是歷史高位,該有的都有了,沒有的也看過許多,再買東西的時候,他們的首要考慮,是如何充實自己收藏上的缺漏,使之更趨完整,更具代表性,否則就是難得一遇的精品。對於雅商而言,大藏家的錢並不好賺,但卻是他們最敬重的顧客。

 

荷里活道在中環算是安靜疏落,但低調的行人中往往隱藏著大藏家的足迹。

 

  與大陸新興的收藏新貴相比,老一輩的藏家雖然不見得闊綽,但是許多行家仍然偏愛跟他們打交道,撇除個人學養之因素,純粹就商業而言,那是他們日積月累的信用在發揮功能。國內藏家的個人信用,普遍而言委實低得驚人,愈是大財主愈不能催款,甚至生出「在每家拍賣行都欠個幾千萬才有面子」之論,連兩大國際拍賣公司都不得不因為保障自己,不惜提高客戶門檻,要求新客戶繳交巨額保證金,對於許多個體經營的行家來言,他手上的寶貝就那麼兩三件,在以收得到的錢才是錢為前提下,他是寧願賣個合理一點而能收到款的價錢,遠多於做個賣出天價而不知道錢何時到手的交易。

 

  信譽良好的藏家,東西拿去了,必定事先說好付款時間,牙齒當金使。日子久了,甚至能隨便借行家一兩件東西玩玩,過兩天又還過去,有時候買賣相方都忘記了,東西一年半載之後想起才歸還,彼此仍然無傷感情。這就是藏家的個人信譽,給行家安全感。

 

  大藏家買東西謹慎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把東西買進了,就不會輕易賣出,不像現在的收藏新貴,一批一批的吃進抛出,已經分不清楚是收藏還是炒賣投機。藏品是要有心理準備留傳子孫的,亦因如此,他們買東西別有一份求真求精的執著。藏家的書房,其實是他們另一項投資,幾乎等同一個小型圖書館,美術書籍部頭碩大又印製精美,價錢動輒過千元,好些權威性的系列典籍,隨時索價逾萬,珍罕絕版者更是無價,如此一個滿溢的書房,沒有十幾萬的投資,也顯不出看頭。要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藏家並不容易,難怪許多前輩老來自嘲「貼錢打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

更多藝術投資秘笈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