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9
中國城鎮化已經接近尾聲
2013年底先後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均提出,要制定實施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強重大政策統籌協調,各地區要研究提出符合實 際的推進城鎮化發展意見。我們企業家、地產商都把我們經濟未來發展的動力很大程度上寄託在城鎮化之上,今天我想告訴各位,我們中國城鎮化已經接近尾聲。
2013年12月13號,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六個重要政策,第一,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第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第三,建立可持續 的資金保障機制。第四,優化佈局。第五,提高城鎮建設水準。第六,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李克強總理上任之後不斷提出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這不就是對城鎮化很好的反思!
那麼中央政府目前的理解是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可是地方政府的理解是建城、建城、再建城。各級地方政府為了拉動GDP,像瘋了一樣到處建城。2013年9 月份發改委對12個省份156個城市做了調研發現,其中92.9%,也就是145個城市都在建新城,這145個城市當中有12個省會城市,目前建的新城是 55個,平均每一個省會建4.6個新城。比如,瀋陽要建13個新城區,武漢要建11個新城區。我們根據政府所發佈的數據,城市人口是7.1億,那麼這些城市建了新城區可以容納再多7.1個億的人口,問題是誰來買?誰來住?
我們再算一筆賬,中國目前在城市的農民工有2.62億,加上他們的眷屬大概4億人目前住在城市的,如果要這4億人來買房子,北上廣深就不要講了,三線四線城市每人的人均購房成本應該是10.1萬元。而按照社科院發的研究報告顯示,安置一個人需要2.6萬元,這不是買房子的錢,只是生活成本,除此之外每一個 人每一年還需要再投入2400塊,所以4億人口那就要投入9600億,也就是各級政府說的,第一,除了要一次性投入10.4萬億之外,每年還要投入近1萬 億。地方政府有這麼多錢嗎?
這一連串的地方政府對城鎮化的誤解必然導致一個大災難要來臨,那就是城鎮化未見其利先受其害,導致嚴重產能過剩。目前我們13.5億人口裏面,農村戶籍是8.8億,去掉16歲以下跟60歲以上的,剩下70%青壯年是 6.16億。但是請記住,由於很多結婚的婦女要生孩子、照顧父母等等原因,她們不算是真正有效勞動力,所以再除上一半,也就是說只3.08億,叫有效勞動 力,通常是以男性為主,但是農村本身它有酒店、飯館、零售業、農具、肥料各個行業都需要農村人口,因此部分人口也必須留在農村,再把這批人再減掉的 話,2.62億是一個極限了,所以未來不會有更多的人口農民工進城了。
在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www.chinacef.cn)微信(ccefccef),還有人指出了中國城鎮化的弊端。
觀點認為,發達國家儘管各地區間經濟發展很不均衡,但區域間的居民收入差距卻比較小,因為各地區間的產業發展水準是由要素稟賦決定的,必然存在差異,而地區間的公共服務和福利均等化則可以通過政府的轉移支付等調控手段來實現,這就是發達國家的基尼係數普遍較低的原因。如漢堡的人均GDP和每平方公里GDP 分別超出德國東北部落後地區的2倍和100倍,但兩個地區的福利和人均收入水準卻相差無幾。由此可見,中國的城鎮化戰略更偏重於地區間GDP水準的均衡而非居民收入和福利差距的縮小。
他們研究發現,在過去10餘年中,城市人口增長0.5倍,而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了接近1倍,很多三四城市都存在建設用地過度開發問題,城市建設空有架子卻沒有產業支撐,最終只能是人去樓空、當地政府負債率大幅上升。
他們最後有一個我也認同的結論,那就是無論是城鎮化還是城市化,都應該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非手段,如果不遵循經濟規律,過多規劃區域佈局,最終的結果是人口與投資的逆向流動,資源的錯配和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即短期發展紅利造成長期蕭條。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極視傳播。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