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7
我怕見到,一個我們不再認識的香港
上調60至64歲人士申請長者綜援歲數的政策,引起軒然大波。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日前在電台節目,為政策辯護時說:「當大家都120歲時,60歲啱啱是中年。」
這句話說笑,沒問題;我和你說,也沒問題;出自特區政府問責局局長的口,就代表政府看法了,政府原來是重新定義「長者」了,也沒有問題。但當政府正推動上調60至64歲人士申請長者綜援歲數的政策時,這說法便太涼薄了。
特首林鄭和羅致光之後多番解釋,上調60至64歲人士申請長者綜援歲數的政策,是因應香港人口結構改變而作出的變動,而政策又是上屆政府作出的決定。他們指出政策並非剝削長者和削減福利開支,多番強調過去幾年,政府投入社會福利和長者福利的開支大幅增長,以證明政策不是為了財政原因。
對,他們說每一句說話都是對的。
今天60歲,不算長者,仍有工作能力;既因為醫療資源多了,人又健康長命了;政府亦帶頭推遲了退休年齡至65歲,以順應潮流,沒有錯。
況且,這些受影響的人,沒有了60至64歲的長者綜援,仍可申請另一個綜援嘛。那個叫健全人士的綜援,金額只是相差一千元右。
看似是對的,卻是錯得離譜!
制訂政策的這些官僚,做得上政策局,肯定做官多年、住在政府宿舍和有司機接送多年,加上人工高、福利好,怎明白一個長者,每月有$3400和$2400的差別?
少了1/3金額,就代表他們吃少了1/3,一日三餐,就變成一日兩餐了。你明不明白?
這不是政策對不對的問題,而是同理心,你們究竟明不明白?
新政策雖說涉及人數少金額細,但在一個沒有退休保障的情況下,重申一次,在一個沒有退休保障的社會裏,貿然改變政策,肯定出事!何況沒有諮詢過社會福利界,更何況林鄭上星期在立法會的譏諷態度!
即使星期二早上補鑊,林鄭說自己只是直言,以後會學習,也只是承認說話未經修飾,而沒有承認政策推出確是傷害了一些人,而決策背後少了一點人情味,還有感恩。
現在或正準備申領60至64歲綜援的長者,是他們不想工作、還是不能工作呢?
這批60-64歲的人士,是戰後出生的一代,這個年齡層佔全港人口比例最多,沒機會受多少教育。要申請綜援的,多是小學畢業後就已工作,做的都是體力勞動。捱了幾十年,還有力氣嗎?
香港8、90年代的成功,有這一批人的努力和價值。即使他們不顯眼,不若林鄭(1957年生,61歲)的光芒四射,不若成龍周潤發(1954年生,65歲)的耀眼奪目,但他們對香港確實付出了不少血和汗。
可惜,當我們縱有萬億家財(財政盈餘),卻不肯為這些人、我們的祖父輩多點關愛時,我最擔心的,就是這些住在天堂的高官,還以為政策是為了香港長遠利益,而失去了一點同理心,而這正是香港最核心最核心的價值時,香港已經不再是我們所認識的香港了。
哀莫大於此。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