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拜登競選接近巔峰 美國政策遠離共識
上星期的市場焦點毫無疑問在於美國選舉,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似乎接近當選,但是點票並未取得正式結果,爭議甚至被提請司法覆核可能性頗高,不過美股搶步先升,走出今年4月以來最佳的單周升勢,全球風險資產一同炒上。美債市場反應更審慎一點,星期二(3日)債市擔心民主黨一舉拿下白宮和兩院,財政赤字暴漲,債市出現大拋售,十年期國債利率一度升上0.95%。之後隨著特朗普在中段領先,共和黨人似乎並未丟掉參議院而回穩,債市更想見到白宮政策受到制衡,選舉結果越膠著,債市越鎮定,最後十年債收0.83%。和美債相反,美元指數則深受選舉結果遲遲沒有定論的影響,一路下滑至92.24,刷新兩年新低。受到避險需求和美元走勢的雙重支持,黃金價格升勢凌厲,倫敦金12月期貨報每盎司1952美元。10月份非農就業增加638K職位,失業率跌破7%,好過預期,不過對市場氣氛影響不大。上周美國和日本央行開會,均無政策舉動出台,聯儲明言不喜歡負利率政策。英國與歐洲的兩星期貿易談判沒有明顯結果,分歧仍舊巨大。A股和H股同時啟動的全球歷史上最大IPO項目,因為監管原因被緊急叫停。土耳其央行行長因為土耳其里拉匯率大跌而被解僱。
美國總統選舉一波三折,情節扣人心弦。現任總統特朗普在拿下關鍵搖擺州佛羅里達之後,選情一度大好,但是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最後在紅州亞利桑那獲勝,並在搖擺州密歇根、喬治亞尾段翻藍。儘管選舉最終結果尚未公佈,拜登拿到270張以上選舉團票機會頗高。雖然他還需要面對特朗普的爭議、重新點票甚至司法挑戰,筆者相信拜登成為美國下一任總統的大局已定。四個搖擺州中贏下一個,就夠跨過當選門檻。筆者認為,上周股市慶祝的是,誰當總統的不確定性消失了,在之前受到競選不確定性嚴重壓抑之後,市場反彈一下是正常的。
然而,不確定性真的消失了嗎?未必。其實,拜登當選為市場帶來持續熱情,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來支持,1)拜登贏得大選,2)民主黨拿下參眾兩院,3)特朗普合作地離開白宮。第一條很可能發生,第二條基本上不會發生,共和黨看來保住了參院多數黨席位,第三條恐怕很難發生。以目前這種輸法,特朗普應該會對所有可以挑戰的地方都發起挑戰,權利交替很難在明年1月20日前漸次發生,影響最深刻的可能是美國的抗疫政策。第二輪新冠疫情已經在美國全面爆發了,感染人數一再創出新高,各州政策很不相同,但是人口是全國流通的。美國亟需有力的聯邦指導,然而抗疫可能會被耽誤,而此直接影響經濟。過去幾個月英國的抗疫措施也是地方政府主導的,執行力度的差異直接導致疫情全國蔓延,最終不得不再次鎖國停止大多數經濟活動。
更大的問題是,民主共和兩黨的黨爭。兩黨各自拿下國會一部,彼此之間相互對立、敵視。民主共和兩黨在國會分庭抗禮並不是新鮮事情,但是這次黨爭之烈卻是史無前例的。今年夏秋季,明明通過緊急救援法對國計民生是必須的,但是兩黨為了自身利益不惜犧牲國家和民眾利益,救援法始終無法為反對黨接受。這次選舉,兩黨殺紅了眼,可以想像新國會的敵視情緒。筆者認為拜登當選後,幾乎沒有能力推出像樣的財政措施,共和黨主導的參議院會阻撓任何白宮的財政議案,為反對而反對。這種惡意對抗,在奧巴馬的第二任期就曾出現過,他雖然仍是總統,在施政上卻成為跛腳鴨。現在美國的經濟問題,比起奧巴馬第二任時候要嚴峻得多。筆者認為,如果美國國會黨爭狀況持續乃至惡化,美國經濟勢必陷入二次衰退。選舉結果不確定性的消失,未必可以換來經濟不確定性的消失,這是筆者對明年美國經濟的擔心,此時此刻財政擴張對於美國及其重要,但是生殺大權卻不掌握在拜登手上,而是在國會共和黨人手上。
本周焦點還是美國選舉結果和特朗普的動向,其他值得關注的包括聯儲副主席誇爾斯在參議院的佐證,美國核心CPI(預期環比0.1%)。歐元區確認第三季度GDP增長(環比12.7%),英國GDP(環比15.6%)。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你點睇?】高拔陞指醫管局將採購內地醫療儀器配合政府節流,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