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9-12

取消文理分科,這也好意思叫「教改」?

  2014年秋季開學,我們的教育部就鄭重其事地發布了新的教育改革:取消文理分科,藝體特長不加分。我在網絡上看到很多人僅僅因爲這麼一點改變就歡欣雀 躍,仔細想想,我們的教育真是可悲。我們的教育體系兵根深種,根本不是改革高考——這種技術手段能解決的。我們大學的問題是「行政管教師」、「科研重於教學」,我們應該學習美國培養學生的「思辨和實證」能力。

 

  美國也是經過了痛苦的反思才會有現在這樣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我先給各位捋一下美國道德教育的歷史。早在20世紀早期,美國就有很多學者提議說,搞品德教育、道德教育,跟我們現在幹的事是一樣的。如果從這個時間推算的話,我們的教育至少落後了半個多世紀,差得太遠了。而且當初美國搞的這個所謂的品格教育, 和我們今天講的也是一樣的。搞笑的是,直到今天我們還有不少學者在稱讚這種品格教育,還說美國曾經怎麼著怎麼著。尤其是我們內地學校裏,那些搞德育的老師更是喜歡亂扯,面對藥家鑫事件、李啓銘事件,還使勁在那高喊要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太可悲了!

 

  再回到美國的歷史,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最高法院有一個非常震撼的判例,那就是禁止宗教進入學校。爲甚麼?因爲它認爲宗教的價值觀跟實證主義完全是兩個方向,所以在70年代,美國的大學又搞出了兩個比較複雜的教育,一個叫做價值觀辨析,另一個叫做道德推理。當然這個比較複雜,是一種學術的新探討,我不想做更多的解釋。但我想告訴各位的是,20年後,美國又發現這兩種方法只是對學生的思考有幫助,但是對學生的品格方面基本沒有甚麼影響。然後到了90年 代,美國的道德教育重點轉向了藥物和酒精濫用、艾滋病、少女懷孕、毒品泛濫這些問題,但是事實證明,這些直接的道德教育根本就沒用。

 

  也就是說,從20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美國搞出的這一連串的所謂的「品格教育」,最終的結論就是都沒有用。透過一系列的反思它們發現,學生需要的根本就不是一個簡單的道德標準,而是我上面講的,一個獨立的精神,一個思辨的過程。

 

  我們梳理一下剛才說到的,其實就是這樣一個邏輯,就是大學的自治跟獨立,孕育出了一個思辨的氛圍和傳統。然後由思辨和實證主義的傳統,形成了價值觀的「無爲而爲,無塑造而塑造」。我們呢,正是因爲缺少了思辨和實證主義這一環,才會出現董藩教授這種奇怪的現象,竟然把個人的一種人生經歷當作一個教條傳輸給學生!這在美國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記得有一篇文章,是中國人民大學原政治學系主任張鳴寫的,說的是大學的官本位問題。他舉了他們人民大學的一個例子,他說人大分配辦公室都是按照官本位來分配的,校長的辦公室可以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但教授的辦公室可能就是一個小格子,還說一個教授的公室還不一定有一個科長的辦公室闊氣。而且,我們的高校,現在也都是行政主導,一個小小的科長竟然可以把一個教授管得沒話說。這不只是教授的悲哀,更是我們大學的悲哀。

 

  表面上看,美國對教育的投入非常大,但是我們根本沒有看到美國教育的最起碼的兩個界限。一個是有關部門或者政府跟高校之間的界限,另外一個是教學跟科研經費的界限,這兩個界限都是很清楚的。美國教育的精髓就在於聯邦政府不應該干預教育。但在我們這裏呢,教學跟科研特別混亂。搞笑的是,我們的一些高校只重視科研,它們竟然認爲老師只要論文寫得好,就可以評各種各樣的職稱,完全不重視教學,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學校最起碼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所以,現在大學裏流傳 一句話說,在《光明日報》這之類的報紙雜誌,或者一些學術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勝過你老師講300天的課。現在我們的科研和教學之間的界限竟然已經模糊成這樣了,太可怕了。我覺得用一個詞來概括挺合適,就是「學術GDP主義」。我們政府現在不是用國內生產總值來考核官員嗎?現在呢,又用“GDP”來考核學 校和老師,其實就是把教授變成了一個打工仔,只要完成計件,數量够了以後就可以評各種職稱了。

 

  透過以上我們對中國高等教育和美國高等教育的比較,我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兩種教育能不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些重合?比如說合作辦學。我們上面說的上海紐約大學算是合在了一起,我也曾經在紐約大學教過書,它能來這裏辦學也是一件好事,如果它能成功的話,是不是能透過它的成功,給我們的教育體系注入一個新的活力?還有,我們應該怎樣判斷它是不是成功?我認爲,不是說它吸引了多少好教授,或者畢業了多少學生,而是甚麼?是它能不能够把美國教育的靈魂帶進來,就是把我們上面講到的獨立人格,引進我們中國的教育體系。但是我也很擔心,中國這個教育的土壤,能不能容納下美國教育的種子?因爲它需要的是一個沒有教育部之類存在的體系。如果說能够成功的話,就證明我們的觀念是對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像美國一樣,不需要教育部的存在。比如說寧波諾丁漢大學,它是英國諾丁漢大學跟浙江的萬里教育集團聯合搞的,這算是很早的一個合作辦學,它們就圍繞著一個問題,雙方教授打崩了。甚麼問題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學生的成績該不該告訴家長。就是這麼一件事情,因爲中西方的價值觀的完全不同,最終導致高校的教員分裂。外國人認爲不應該告訴家長,因爲這是隱私。而中國人認爲我們必須要告訴,不僅要告訴,而且成績單還得讓家長簽字,證明一下家長看過了。所以說,南方科技大學和上海紐約大學的創辦,給了我們一絲曙光,它們是高校現代 教育的探路者,我們要樂見其成!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極視傳播。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郎旋風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