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01-02Text: 嶺南大學翻譯系高級講師 張宇傑博士

「雅」的真諦

  香港唸翻譯的同學都大抵聽過嚴復(1854–1921)。他是中國近代翻譯史上舉足輕重的譯者,也是北京大學第一任的校長。嚴氏雖然是晚清的譯者,但是今天學翻譯的人還是要認識他,因為他為自己第一本的譯品《天演論》寫了一篇〈譯例言〉,置於正文之前,當中提出了「翻譯三難信、達、雅」,可謂中國近代翻譯理論的嚆矢。信達雅三難雖然是一百二十多年前提出來的,不是今天學術界熱門探討的課題,但是就筆者所見,說中文的、寫中文的,今天談起翻譯原則,有時還是會提到信達雅,足見其影響之深。

 

  多年來,信、達、雅三難惹起了不少爭論,因為嚴氏提出了三難後,卻沒有為信、達、雅下定義,結果大家對三難就有不同的理解了。信即信實,就是說譯文要忠於原文的內容。這點大家是同意的。可是「達」和「雅」應該怎樣理解為是?「達」是行文「清通暢達」的意思,還是「傳達」原文內容的意思?兩種說法都有。很多人都說「雅」的意思是「典雅」,翻譯成英文就是elegance,對嗎?

 

  其實,只要看看《天演論》正文的第一頁,「達」的意思便一清二楚了。「達」當指傳達原文內容的意思。《天演論》的版本有多種,如1895年的「味經本」、1896年的「手稿本」、1898年的「愼始基齋本」、1901年的「富文本」等。「愼始基齋本」和「富文本」在正文的第一頁都寫有「侯官嚴復達恉」的字眼。恉者、意也(見《說文》卷十下心部),就是我們今天「主旨」的「旨」本來的寫法。

 

  「雅」則複雜一點。不少人認為是文雅、典雅的意思,而以英文來表達則譯成elegance居多。誠然,信、達、雅的「雅」作「文雅」解不能算錯,不過卻恐怕僅僅指出了「雅」之一隅而已,抓不住「雅」的真諦。嚴復之謂「雅」,乃「正統」的意思。中文裏「雅」作「正」解的例子不勝枚舉。諸葛亮〈出師表〉說「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即一例也。「雅言」即「正言」,與「善道」相對。

 

  嚴復認為要用正統的文字,就是「用漢以前字法句法」,不能用「近世利俗文字」。他在〈譯例言〉的第三段裏有所說明。漢以前的字法句法即六經、諸子等的字法、句法。以往讀書人極推崇六經的文字,認為是最上乘的文字,甚至認為後世文章均脫胎於此。嚴復沒有解釋甚麼才是「近世利俗文字」,但是考其書信,便會發現他指的是當時報館文章裏常見的新詞語。當然,翻譯遣詞要雅斷非通則。至於嚴復為甚麼認為用漢以前的字法句法才足以翻譯《天演論》,目前學術界已有多篇專文分析之,茲不復覼縷。

 

  〈譯例言〉在中國翻譯理論的發展極重要,但文字頗不易懂,為全文作詳細注解是頗具意義的,對翻譯同學的裨益尤鉅。現成的注解有數種,可是全文詳注至今似乎還付闕如。余以目前所見「達」、「雅」之釋義或有未盡安者,特為補充如上。至於全文之詳注,則請容竢異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嶺南人語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