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特朗普與供給側改革
對於美國股市,總統特朗普曾是本世紀以來最大的招財童子。特朗普當選後的四個月,股市錄得了本世紀最大的升幅(九一一及雷曼危機暴跌後的反彈除外),美股疊創新高,連帶著全世界的風險資產同步上揚,市場情緒大幅改善。
然而,特朗普的醫改方案折戟沉沙,市場發現共和黨內部的右翼勢力堅持不妥協,GOP在白宮及兩院的多數席位並沒有為特朗普的改革大計打開一條坦途,特朗普內閣的執政能力和推進改革能力遭到懷疑,他的基建計劃和減稅方案能否通過國會成疑,招財童子的光環開始褪色。
市場對特朗普的期待,在筆者看來有偏差。奧巴馬八年執政的經濟政策思路,基本上圍繞貨幣寬鬆和財政緊縮展開著,QE是刺激政策的主打。事實證明,印鈔票對資產價格有明顯幫助,但是對於實體經濟復甦幫助不大,甚至因為財富效應分配不均而造成社會撕裂。特朗普在競選中反其道而行之,鼓吹財政擴張和貨幣緊縮,他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減稅主張,給了市場想像空間,成就了一輪又一輪的特朗普交易。
其實,特朗普經濟政策的核心思路不是需求刺激,而是供給側突破。毫無疑問,特朗普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經濟和就業,這也是特朗普交易所聚焦的,是股市不斷上漲的底氣。不過筆者看來,特朗普試圖努力達成的是稅制改革和放鬆金融監管。這些是結構性改革,旨在重新燃起美國的企業家精神。
雷曼危機至今已有九年,消費早已復甦了,但是企業投資卻仍然裹足不前,公司情願回購股票也不作投資。這個的根本原因不是最終需求不足,而是企業對未來信心不足。改革稅制和去監管,為的是改善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唯有如此才能製造就業機會,才能「讓美國更偉大」。
大約每四十年,美國出現一位「重建總統」,聚焦於供應端的經濟,推倒既有的經濟架構,構建新的營商環境,上一位這種人物,就是八十年代初的雷根。筆者認為特朗普在直覺上和行事邏輯上,具有不少「重建總統」的特性。
但是特朗普能不能真的在供給側改革上殺出一條血路,唯有時間可以給出答案。特朗普本人是商人,對經濟學也理解不深,對所謂供給側改革直覺與天性多過切實需要,一旦遇阻隨時可能轉方向。同時特朗普在建制內做事經驗不足,對國會乃至本黨議員掌控能力差。他的改革方案(如果有方案的話)可能被現有機制所阻礙、縮水,甚至絞殺。
同樣是減稅,著眼點可以是短期經濟刺激,也可以是改善營商環境、重塑企業家精神,兩者之差懸於一念之間,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當然也不同。刺激政策往往在利益上只做加法不做減法,所以反對聲音較小;一旦涉及結構性改革則幾家歡喜幾家愁,利益糾紛使得決策更困難。特朗普能夠在結構改革上走多遠,值得關注。
需求端刺激還是供給側改革,世界上許多政府都面臨著同樣的抉擇。如何衝破利益的藩籬,為經濟謀一條生路,是後QE時代的無法迴避的問題。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你點睇?】高拔陞指醫管局將採購內地醫療儀器配合政府節流,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