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11-09

中國真的不能再「哭窮」了嗎?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近日寫了一篇題為《中國不能再哭窮》(China can no longer plead poverty)的文章。文中提到,上周他在上海出席會議期間,舉目所見都是八車道的高速公路、現代化的軌道交通系統和璀璨閃爍的摩天大樓。在輕輕帶上一筆「上海或許不完全反映中國的情況」後,筆鋒一轉,便稱官員不應再口號式地強調「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反之中國應該承擔更大的國際義務:包括讓人民幣升值,平衡國際收支等……


  近年中國承辦國際性活動的聲勢浩大,規模2.5萬億美元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十數年前便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最大的出口國等光環,似乎令外國人甚至部分國民都忽略了中國和「發展中國家」這個詞之間的聯繫。在不少外國人看來,上海的確不像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都市。儘管拉赫曼先生對上海硬體建設的描述並非虛構,但筆者也恰恰在參觀世博會的過程中,深切地體會到:縱然不少城市近年來基建和硬體設施飛速發展,中國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


  在上海期間與不少親友碰面,聽到對國家發展和硬體設施所作的兩則評價,甚是有趣,想與各位讀者分享。
 
  不久前,一隊台灣大學生組成的交流團來滬交流。不知是因為「久仰」了上海的繁華還是抱有過高的期望,在旅遊車駛經五角場邊一條岔路時,一位台灣學生大失所望:上海看來也不怎麼樣,就跟台北差不多。當得知自己當時僅身處城郊結合部的一條支路,以及看到其後在巿區中心地段的繁華景觀時,才不得不承認:上海和台北其實還是「差蠻多的」!


  無獨有偶,一個上海的旅遊團到紐約觀光,自不免到地標「時代廣場」遊覽一番。一位上海的團員看過略顯殘舊的「時代廣場」後,語帶不屑地說:美國也不過如此,與我國的水準也不相伯仲!
 
  兩則評論所折射出的心態是令人尋味,引人深思的。首先,上海近年現代化的建築與基建設施如雨後春筍,從表像上看城巿建築已經可以和一些最富裕國家的配置相媲美,因此很多人(包括國人和境外人士)都認為中國怎麼看也不能算是個發展中國家了。可是僅憑上海的硬體建設就推論中國不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肯定難脫「以偏概全」之嫌。
 
  一位移居美國多年的朋友負責接待上述旅行團,就他看來,美國社會的富庶並不純粹體現在城巿奢華的建築和現代化的基建設施上,而是體現在不同階層民眾的生活水準上。中國大城市的新穎建築相近或許更勝美國大都會一籌,但若從市中心各自往外駕車200公里,你就會看到兩國城鄉之間截然不同的發展程度:一個普通的美國農戶家裏普遍購置鋼琴,不僅有多輛不同類型的汽車,還設置家庭加油庫;而日本農戶空閒時會以玩Playstation3 取樂,但是絕大部分中國農民雖已不愁溫飽,但恐怕尚未能享受這些精神和物質生活。
 
  即便在世博園內,為數不少的外省遊客衣著打扮雖經刻意修飾,但依舊難以遮掩囊中羞澀的經濟狀況,較園外消費稍貴的世博餐飲服務也不為「節儉」的外省遊客所接受,自帶簡單膳食相當普遍。
 
  種種的現象清晰地提醒著我們,儘管上海有世博中國館、龐大的地鐵網路、磁懸浮列車,但就國民的平均生活水準而論,中國仍舊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承擔國際責任亦應量力而為。即便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上海,也還有不少民眾處於貧困境況中,更遑論其他經濟發展遠不及上海的內陸地區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上海觀察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