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通波仔前必做兩大準備

通波仔前必做兩大準備

醫言相信

  很多市民疑問,心血管堵塞是否必然要接受通波仔手術?的確,歐洲心臟協會(ESC)的指引是,主要血管有超過五成堵塞,便可考慮進行手術;亦有說法指心血管堵塞七成或以上才應動刀。但事實上,醫生不會單單跟從血管阻塞的成數,還有其他考慮因素。

 

沒有症狀也要通波仔

 

  簡單而言,通波仔手術有三大目的,第一是拯救生命,第二是改善症狀,第三是及早預防病發。例如急性心臟病發,血管阻塞只有三至四成,但血管內壁出現潰瘍或撕裂,便會積聚血塊;在這情況下,必須盡快接受手術。假如血管阻塞了50%,卻已出現症狀如胸口翳痛或氣喘等,而這些症狀會影響日常生活的話,即使血管堵塞不太嚴重,應考慮接受手術。另一種情況是,患者沒有症狀,但已知血管有嚴重堵塞(例如超過八成),必須盡快通波仔,以免危及生命。

 

  另外,心血管的功能及堵塞位置,亦決定應否進行手術。假如血管阻塞達八至九成,但如果只屬於小血管或阻塞位置於血管末端,便沒有手術的迫切性。另外,現時最小的支架直徑為2.5毫米,如果血管直徑少於2毫米,便要採用其他方式處理。

 

術前評估心肌受損程度

 

  決定接受手術之前,患者事前必須有兩大準備,首先是接受檢查,例如磁力共振、運動超聲波,或是進行心肌灌注掃描(MIBI),去評估心臟肌肉的受損程度或影響。

 

  電腦掃描可檢查血管收窄程度,但準確度只有八至九成,心導管檢查才是評估血管收窄程度的「黃金標準」。在部分個案中,電腦掃描顯示血管有七成程度阻塞,但在心導管檢查時才發現堵塞只得五成。由於心導管檢查屬較為入侵性的檢查,所以當檢查時發現有問題時,便會即時通波仔,避免患者需要兩度進入手術室。

 

  順帶一提,一般人在心血管阻塞達七成或以上時才會心絞痛,如患者表示心絞痛,但檢查時發現血管阻塞低於七成,醫生或會在心導管檢查中加入「血流儲備分數」(FFR),藉此量度血管收窄位置的前端與後端的血壓。如血壓下降,便代表血液流動受阻,心絞痛很大機會源於血管收窄。暫態無波形比值(iFR)則是建基於FFR的技術,同樣可檢查血管收窄程度對血流的影響。

 

壞膽固醇愈低愈好

 

  術前第二個準備是,患者於手術前要處理三高,因為這些是心臟病高危成因。患者本身有高膽固醇而需要通波仔的話,根據2019年ESC的指引,會被要求將壞膽固醇盡量降低至1.4mmol/L。他汀類藥物可有效降低膽固醇,亦能減少中風、心臟病發及死亡率。昔日他汀藥物可較常影響肝臟、腎臟及肌肉,新型他汀類藥物則大大提高安全性,雖然仍有可能引致輕微肌肉疼痛,但並不影響治療所帶來的好處。

 

  最後,如果患者有嚴重高血壓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增加手術風險,因此醫生在手術時或要使用藥物來控制,建議大家最好在手術前處理好血壓及糖尿病問題。

 

心臟科專科郭應龍醫生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