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健康 中4項患冠心病風險增562%?1招可逆轉!研究發現:遺傳+不健康生活易心臟病發、中風!
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7成患者屬於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病發,亦是引致心臟病死亡的主因。有研究指出,患上心血管疾病除了遺傳因素外,生活和飲食習慣亦是關鍵因素之一。研究團隊參考過去文獻,提出5項指標,供大家自測生活健康程度。
心血管疾病|高遺傳風險+不健康生活習慣 易心臟病發+中風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年7月在醫學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發表研究,指出生活習慣與遺傳風險對於患上冠心病和中風有密切關係。研究團隊在96,400名60歲以下的參與者中,分成4大組別,包括低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健康、低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不健康;高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健康,及高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不健康。透過分析他們的臨床和基因數據,從而對比他們各自患上冠心病、缺血性腦中風和腦出血的早發及晚發風險。
在低遺傳風險組別中,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早發冠心病風險比生活方式健康增加25%;早發缺血性腦中風風險增加74%、早發性腦出血風險增加58%。
相比之下,高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上述3種疾病早發的風險分別是:
早發風險(%) | 晚發風險(%) | |
冠心病 | +562% | +547% |
缺血性腦中風 | +234% | +131% |
早發性腦出血 | +553% | +255% |
當中以病發年齡比較,冠心病病發年齡提早3.4年;缺血性腦中風提早6年;早發性腦出血提早1.6年。
心血管疾病|1招逆轉 人人可做到
然而研究團隊提出,切換至健康生活方式能夠逆轉早發病發風險。研究結果顯示,不論遺傳風險高低,切換健康生活方式後,人人皆可重拾健康,當中亦高遺傳風險的中年人受益最大,早發性冠心病風險下降67.8%、早發性缺血性腦中風降低57.4%、早發性腦出血降低54.3%。
綜合研究結果,研究團隊得出結論,只要奉行不健康生活方式,不論遺傳風險高低皆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加上遺傳風險與生活方式有疊加效應,建議中年人士需要維持健康生活習慣。
心血管疾病|5項指標自測健康程度
那麼「健康生活方式」應如何定義?研究團隊參考《中國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選出5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為指標,以下5個因素每項1分,得0-1分為生活方式健康,得4-5分的生活方式就算不健康。
5種不健康生活方式指標
1.目前吸煙或因病戒煙
2.有下列三重飲食習慣之一
- 每天不吃新鮮水果
- 每天不吃蔬菜
- 每天吃紅肉或每周少於1次
3.運動量不足規定量的一半
- 世衞建議:成年人每星期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體能運動
- 或至少75分鐘劇烈帶氧體能活動
- 或相等於混合兩重活動模式的時間
4. BMI < 18.5 或 ≥ 24kg/m2
5.腰圍
男:腰圍>90厘米
女:85厘米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欲共衞生學院刊登於《自然.人類行為》
心臟病發6大先兆
對於心臟病的猝死風險,本港心臟科專科醫生曾振峯曾接受訪問時指,心臟病屬於醫學上一種統稱,泛指心臟血管疾病,例如心率問題、心瓣問題等,通通都被歸納為心臟病;惟坊間大眾提及心臟病,普遍會認為等同「冠心病」。
假如患上冠心病,患者心口中間位置會出現「被重物壓住」的鈍痛感,有時痛楚甚至會蔓延至下巴、膊頭及背部。曾醫生指出,有部分患者雖然未必會感到心口痛,但卻會出現以下多個徵狀:
冠心病6大常見徵狀
1.心口痛
2.氣喘
3.頭暈
4.作嘔作悶
5.心跳加劇
6.呼吸困難
資料來源:心臟專科醫生曾振峯
3招減輕心臟病發作風險
1.改善飲食習慣
2.進行適量運動
3.戒煙
資料來源:心臟專科醫生曾振峯
10大護心食物
1.燕麥
- 富含B-聚葡萄糖,可幫助降血膽固醇名血脂,對血管健康很好。
2.三文魚
- 富含omega3脂肪酸,可以幫助抗凝血,降低血壓,保持血管健康,減少發炎症狀。
3.深綠色蔬菜
- 富含維他命及礦物質。其中維他有助抗偉化,礦物質、鈣、鉀、鎂能調節血壓。
4.堅果
- 富含omega3 脂肪酸及礦物質,能夠幫助減少發炎症狀及調節血壓。
5.甜菜(紅菜頭)
- 當中的甜菜鹼具有抗氧化作用。
6.豆類
- 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幫助減少低密度膽固醇(LDL)。
7.牛油果
- CNN文章提到,有研究顯示,每天吃牛油果可以降低血壓,其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減少低密度膽固醇(LDL)並增加高密度膽固醇(HDL)。
8.低脂牛奶
- 牛奶中的鈣、鉀、鎂能夠幫助調節血壓,但是要選擇低脂,否則飽和脂肪酸,對血膽固醇影響比較大。
9.橄欖油
-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減少低密度膽固醇(LDL)並增加高密度膽固醇(HDL)。
10.低鈉飲食
- 鈉含量攝取過多,是造成升壓過高的主因,所以盡量選擇低鈉飲食。
資料來源:營養師蕭瑋霖(杯蓋)
11種降膽固醇食物
燕麥
全穀類
豆類
茄子和秋葵
堅果
植物油
水果
大豆
高脂肪魚類
富含甾醇和甾烷醇的食物
纖維補充劑
資料來源:哈佛醫學院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