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飲食習慣|連續5天吃1類食物 大腦肝臟驚人變化 醫生揭恢復正常飲食無效

飲食習慣|連續5天吃1類食物 大腦肝臟驚人變化 醫生揭恢復正常飲食無效

健康解「迷」

  都市人面對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有時會想藉由甜點或零食來療癒自己,或者會狂吃一些高熱量的垃圾食物。胃腸肝膽科醫生李柏賢提醒,最新研究發現,僅僅5天的暴飲暴食,大量進食加工零食,可能會影響大腦及肝臟代謝功能,而且即使恢復正常飲食,某些變化仍可能持續存在。

 

  胃腸肝膽科醫生李柏賢在其Facebook上發文指出,一項發表於《Nature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由德國圖賓根大學與亥姆霍茲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對象為29位年齡介於19至27歲、BMI在19至25之間的健康年輕男性。

 

  他提到,研究讓18名受訪者在連續5天內,每天額外攝取1500大卡的高熱量超加工零食,如朱古力棒、布朗尼和薯片,然後再恢復正常飲食7天,並利用功能性影像檢查及胰島素敏感度測試來觀察他們的大腦反應。

 

飲食習慣|5天內肝臟脂肪顯著增加 恐增脂肪肝或代謝疾病風險

 

  結果顯示,雖然受訪者的體重在短短5天內並未明顯上升,但肝臟中的脂肪卻顯著增加。換句話說,體重尚未明顯變化之前,肝臟內的脂肪就已經悄悄堆積,這可能增加日後罹患脂肪肝或代謝疾病的風險。

 

  李柏賢進一步指出,研究發現短期暴食後,大腦相關區域對胰島素的反應過度活躍;而在恢復正常飲食一周後,與記憶、認知及視覺相關的區域胰島素反應卻下降,顯示大腦部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大腦對「食物帶來的快感」減弱,對「負面結果」反應變強,這可能影響飲食決策,使人更易陷入情緒性或衝動性進食。

 

飲食習慣|大腦胰島素敏感度出現「先增後降」的變化

 

  他強調,大腦的胰島素訊號不僅影響血糖,還涉及食欲控制、學習及記憶。當短期內攝取大量高熱量、油脂和糖分時,大腦的胰島素反應可能出現異常,包括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影響飽足感和自制力,導致對食物的愉悅感減弱,讓滿足感更難獲得。

 

  李柏賢指出,該研究表明僅僅5天的暴食就可能對大腦和肝臟的代謝功能造成影響,因此要避免暴食讓自己陷入更想吃的惡性循環。他建議偶爾放縱是可以的,但切勿讓進食高熱量和加工零食成為日常習慣,甚至連續多天進食。

 

飲食習慣|3個方法保護大腦與代謝功能

 

  他還建議以下3個方法保護大腦與代謝功能:

 

  • 多選擇天然未加工食物:蔬果、全穀、蛋白質,讓大腦恢復正常訊號
  • 定期運動(有氧與重訓):能幫助改善胰島素敏感度
  • 充足睡眠:避免因疲憊而增加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

 

同場加映:超加工食品|常吃垃圾食物增患32種疾病

 

  台灣家醫科醫生魏士航曾在初日診所社交平台發布短片,指出常吃超加工食物有損健康。美國最新研究指出,過量攝取超加工食品會增加患上6類、合共32種疾病的風險,當中包括:

 

超加工食物致6類疾病風險

 

各類癌症

  • 乳癌
  • 胰臟癌
  • 直腸癌
  • 大腸癌
  • 前列腺癌等

心血管疾病 - 高血壓

心理疾病 - 失眠、焦慮、抑鬱

呼吸道疾病 - 哮喘、氣促

腸胃疾病 - 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代謝病

  • 中央肥胖
  • 代謝症候群
  • 非酒精性肝炎
  • 過重及肥胖
  • 糖尿病二型

 

資料來源: 台灣家醫科醫生 魏士航

 

飲食攻略|3招搣甩零食癮

 

  魏士航分享自身經歷,指太太很喜歡吃零食,尤其是薯片,故此家中特別有一個零食櫃放置各式各樣的零食,無論在忙碌工作或是放鬆消閒時,隨手都可以拿起一包就吃。後來得悉常吃超加工食物對身體不好,兩人制定3招戒掉吃零食的習慣,容易實踐且非常奏效:

 

改變購物環境與習慣

  • 盡量選擇到街市/賣新鮮食材的店鋪
  • 減少到特賣場選擇
  • 減少購買零食,只買所需的食材

 

改變吃零食時間和份量

  • 選擇定時間吃零食,如聚餐或旅行時吃
  • 切忍在家中囤積大量零食

 

看食物標籤

  • 選擇原味或成分單純的零食
  • 避開看似健康的食物,如燕麥奶、堅果奶
  • 常常會為了口感添加過多的糖或促發炎症的種子油

 

轉載自晴報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易經看世界】從未濟卦看長和出售巴拿馬港口:這宗交易如何發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