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養生│ 清明節前後天氣忽冷忽熱,舒暢肝脾,驅寒保暖推介:艾葉煮雞蛋暖宮湯
「清明時節雨紛紛,現在真的下雨了。」Iris說。
「下雨後天色清徹明朗,所以清明節本來的意思是澄明,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隨時時間過去,大家把清明節和慎終追遠連在一起。
在江南一帶,有在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青團又稱草仔粿、艾粄,主要的成份為艾草、糯米、豆沙。清明前後,正是艾草最鮮嫩的時候。艾草,即艾葉,是一種十分重的中藥。大家都聽過針灸。針灸其實是兩種治療,一方針,二為艾灸。灸有久火的意思,常見點燃艾絨作溫通之用。艾葉還可陳放最少三年,就可成為艾絨了。
除了外用,艾葉又可內服。艾葉性溫,味苦、辛,入肝、脾、腎經,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的功用。艾葉充滿升發之氣,舒暢肝脾,又是溫陽的。現在天氣忽冷忽熱,很易受寒,我們可以吃艾葉驅寒。」我說。
「有沒有建議?」Iris問。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因為晚上,早上趕起床上班,沒時間好好進食。吃不好,首先傷的就是脾胃。早上七時至九時為辰時,此時胃的氣血最旺,這段時間是最適合吃早餐的。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可以把食物中的精微部分化成氣、血、精、津液,為身體所用,維持身體正常功能。女子以血為用,脾虛血虛,面容憔悴。」我說。
「這麼嚴重啊!」Iris摸著自己的臉蛋道。
「讓我介紹一款簡單又有益的食物,艾葉煮雞蛋。雞蛋很特別,雞蛋白能潤肺利咽,清熱解毒,雞蛋黃則有養陰、寧心、補脾胃的功用。兩者一起吃,十分平和。
每當下雨,天氣稍涼一點。除了要保暖,更要健脾袪濕。我們可以在艾葉和雞蛋的基礎上,再加紅糖、生薑和紅棗,加強脾胃功用。
平日也要注要飲食,不宜大吃大喝,飲食要有節。有沒有試過吃了壽司後腹部感冷?以前我說過任衝二脈要充盈,女子的月經才會正常任衝二脈正正通過腹部,如果我們吃喝生冷,胃腹虛寒,任衝二脈也會受寒不通。
除了吃艾和燒艾之外,運動也是我們補陽的方法。如果平日都少運動,我們可以先散步,每天十五分鐘作為開始。要養生,堅持十分重要。」我說。
「謝謝你。」Iris說。
艾葉煮雞蛋暖宮湯
材料(4人份量)︰
雞蛋2隻、艾葉3錢或鮮艾葉1兩、紅棗4粒、生薑3片、天然紅糖少許
製作方法︰
1. 把艾葉、紅棗和生薑加水1公升,水滾後改細火再煲15分鐘。
2. 加雞蛋後再煲5分鐘至雞蛋熟透。
3. 最後加少許紅糖。
注意︰艾葉有苦味,可以先汆水,減輕苦味,又或把用量減少。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