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 失智母趁愛子午睡偷走,買6人份壽司慶生,兒子淚崩感動!拆解認知障礙症狀

失智症 | 失智母趁愛子午睡偷走,買6人份壽司慶生,兒子淚崩感動!拆解認知障礙症狀

健康解「迷」

  對兒子的愛已成為本能。日本一名網友罹患失智症的母親趁他午睡時獨自外出,買了貼有「8折」、「半價」標籤的6人份的壽司拼盤。當天恰巧是事主生日,儘管母親已無日期概念,這份意外驚喜仍讓他淚崩:「這是我收過最珍貴的禮物!」帖文引發13萬網友按讚,直呼「媽媽的愛從未消失」。

 

  綜合日媒及《Hint-Pot》報道,日本網民「じゃどさん」於社交平台「x」發文分享,指自己母親於4年前開始出現失智症的跡象,當時父親亦因病需要照料,因此他帶著母親到醫院檢查,並於3年前被院方確認為需要照護的病人。事主之後便留在家中照顧兩老,直到父親去世後,母親病情加劇,幻覺變得更為嚴重:

 

  雖然她目前尚未試過走失,但我不知道那一天,她可能會出門後不能認得路回家,因此我一般不讓她一個人出去逛街。

 

母愛偉大|趁愛子午睡偷走買壽司 事主醒後感動落淚

 

  早前,事主午睡醒來後,忽然發現母親正在撕下壽司盒上的折扣標籤,桌上擺滿多盤壽司,才發現她在自己睡覺時竟偷偷外出購物,而當日正是他的生日,讓他不禁感動落淚:

 

  她已經不知道今天是甚麼日子,也不知道我的生日是甚麼時候。

 

  現時家中只剩下他和母親兩人,但這天準備了像是全家團聚般的份量壽司,事主推測,母親潛意識仍惦記已逝父親及遠居外地的姊姊,覺得今日似乎有點特別、像是全家人團聚的日子:「她心中彷彿全家仍在團聚」。

 

母愛偉大|趁愛子午睡偷走  失智母買6人份壽司回家  事主感動淚崩:今天我生日

 

母愛偉大|感人故事惹網民淚崩:滿滿的母愛

 

  事主最終與母親分兩餐將壽司吃完,部分壽司更成隔日早餐。他感性表示:「即使她忘了我的生日,卻用行動證明愛一直都在。」暖心故事感動大批網民,不少人湧入他的社交平台留言祝福:「從中感受到滿滿的母愛」、「或許她覺得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才會買這麼多吧」。

 

網民有乜講

 

兒子的生日深深刻在母親的心裏。

也祝你生日快樂!

你的媽媽應該在想:「我覺得,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即使不知道日期,身體仍記得這些重要的日子。

感覺上是一件既溫暖又悲傷的事。

 

同場加映|7招護腦防失智+10大高危因素

 

  北京醫生孫永安亦引用北京大學最新一項關於「中國健康與養老調查計劃」的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有10多個高危因素,當中有不少於肥胖有關,如高血壓、肥胖、聽力損失、創傷性腦損傷、飲酒、吸菸、憂鬱、缺乏運動、社交少、糖尿病等。

 

  孫永安表示,若能夠及時改善或控制飲食和生活習慣,就能夠降低40%患病機率。以下歸納出7招護腦:

 

控制體重

BM I= 體重(kg) ÷ 身高(cm)?

65歲以下

● 體重指數(BMI)應控制在18.5-23.9

65歲或以上則不宜太瘦

⚠ 體重有明顯減輕要小心

 

時常訓練大腦

● 保持學習新事物刺激大腦

☑ 學習新語言、攝影、練習瑜伽、園藝等

● 改變日常細微的慣性習慣

☑ 開車關閉導航、回家的路線、換手聽電話等

 

維持血壓130/80

● 降低心腦損傷風險

 

不碰煙酒

● 吸煙、酒精、睡眠不足 = 傷腦元兇

● 長者避免跌倒/防止頭部受傷

● 若有睡眠障礙和腦血管疾病應及早就醫

 

養成運動習慣

●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

☑ 有氧運動:太極拳、八段錦、走路、跑步等

☑手部運動:彈琴、敲鍵盤、撿豆子等可以激活大腦

 

保護好聽力

● 聽力下降影響空間定位能力及言語辨識能力 ⇨ 牽連大腦功能

傷害聽力行為:

✖戴耳機入睡

✖在地鐵長時間聽耳機

✖耳機音量超過60分貝

✖每天聽耳機超過60分鐘

✖用棉棒掏耳朵等

 

放鬆情緒+保持適量社交

☑ 鼓勵積極社交 + 放鬆心情

✖退休後注意避免乏味單調的生活

*建議每天都要走出家門活動

 

資料來源: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 孫永安

 

同場加映|4句話恐是患病先兆

 

  北大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孫永安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郭紀鋒,就阿茲海默症接受《生命時報》訪問,指出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典型表現是健忘、短期記憶力衰退,尤其是對近期發生過的事情印象模糊,反而對陳年舊事的記憶深刻且清晰。郭紀鋒醫生指出,有癡呆傾向的人常會說以下4句話:

 

『甚麼?你再說一次。』

● 患者顯著特徵:短期記憶力嚴重衰退、注意力以集中

● 對於剛發生的事情或剛說過的話會過即忘

 

『這是那裏?我怎麼這裏來了?』

● 對時間、空間的概念有所下降

● 對以前所熟悉的地方會突然感到陌生

● 未意識到自己迷路,亦不會看路牌

● 有些病人會伴隨智商下降,但不會求助

 

『我東西不見了。是誰拿走了?』

● 常找不到日常物品,甚至懷疑物品被偷

● 經常將物品放錯位置,且愈來愈不尋常

☑ 把手機放進冰箱、把襪子放在餐桌上

 

『你們都不用關心我。』

● 患者大腦皮質退化 ⇨ 情緒起伏極大

☑ 經常發脾氣/特別敏感

☑ 覺得孤獨、無人關心

☑ 外向變內向或反之

● 病情中期在社交上會變得退縮

☑ 忘記想說甚麼時,就索性沉默

 

資料來源:北大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 孫永安

 

認知障礙症常見症狀

 

早期第1至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是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而難以察覺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

● 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中期(第2至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

● 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晚期(第5年後)

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

● 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資料來源:醫管局智友站

 

同場加映|拆解認知障礙症常見症狀

 

  老人認知能力漸趨下降,不少人容易患上認知障礙症。據本港醫管局智友站資料,認知障礙症又稱「失智症」、「老人癡呆症」、「腦退化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阿茲海默症為其中一種認知障礙症。

 

  患者的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例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力等)會逐漸失去;有些病人也會有抑鬱、幻覺或人格改變的病徵。估計70歲長者患病率,每6位女士便有一位,每10位男士便有一位患上。

 

資料來源:Hint-PotX@judsan12

 

轉載自晴報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雙春兼閏月宜結婚︰通勝擇日宜選嫁娶?三個月份不宜結婚?六月結婚有半月妻意思?過大禮代表甚麼好意頭?面相可睇到閃婚?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