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2016
10個大學生 1個焦慮壓力大
【晴報專訊】日前再有大學生疑因考試壓力而輕生。院校為學生進行的心理評估發現,每年約有1成半大學生,因適應問題感壓力及焦慮。有學生要尋求精神科治療,甚至因焦慮症需停學。專家指學生感壓力或源於自身,建議遇到問題時,多與家人或朋友傾訴。
大學生活與中學截然不同,部分人未能短時間適應,漸生壓力。
曾任理大資深輔導主任、現任新里程心理及教育服務總監的李劉穎瑩指,大學每年會為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驗,過去數據顯示,每年約有1成至1成半人因適應問題而感焦慮及壓力。她指,不少大學生稱考試前便緊張,出現心理及生理問題,如失眠、無胃口等;亦有人進入試場後手震、專注力欠佳,壓力過大者,甚至需停學,延遲畢業。
大學生情緒易受困擾,現時8間大學均有為學生提供支援。
護理生自我要求高 礙實習表現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家趙思雅指出,近年大學生求助個案趨增,壓力來自選科、人際關係、「上莊」等;特別是完成基礎課程後,進入主修科課程,要適應繁重的功課,在完成畢業論文前或實習期間,因擔心表現影響學分,壓力大大增加。
曾有大學二年級護理課程名列前茅的學生,一方面想成為專業人士,另一方面又與做生意的兄長比較,認為一定要比他成功,故積聚壓力。實習時遇上司提問,一時不適應要將書本所學用於現實,令她壓迫感增,以致每次「問書」都會緊張;晚上又會「惡補」,致經常失眠,令實習表現欠佳,要延學一年、重新實習一次。即使畢業亦無執業,只做非臨床工作。
半年可適應 常請假走堂要留意
趙指,該名女生對自己有要求,但思想負面、以為只有單一出路,又常與人比較,總覺得自己較差。她指家庭培育亦有影響,近年不少學生較自我,源於家庭培養他們對別人、對生活「要有要求」,因此只從自己角度出發,但演變成不能接受挑戰。
趙續指,一般來說,只需半年應可適應大學新生活,若出現抗拒上學、常請假、走堂就要留意,或有機會出現抑鬱、焦慮。家長也要留意子女情緒,若談及大學生活時表現出無興趣、甚至暴躁,或暗示其大學生活不如意。
兼職影響出席率 學期尾煩惱
大學生的壓力來自多方面。趙思雅指,曾接觸有經濟壓力的學生,既要兼顧課程又要兼職,到學期尾發現出席率不足,壓力自然來臨。
李劉穎瑩分析,大學生的壓力來自三大方面,主要是大學讀書模式與中學截然不同,考試範圍較廣,有別於中學時設考試範圍;論文寫作也要講究批判思考,新生憂慮追不上成績;加上大學精英雲集,如中學成績標青,也會憂慮被比下去,若不懂調整,就會造成情緒病。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