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2013
《致青春》、《那些年》後青春的詩
在海報中,我看錯楊子姍為趙薇,在電影中,我把她看錯為陳妍希。
也許是女主角楊子姍(鄭微)在某些角度和陳妍希好相似的關係;
也許同樣以青春作為主題的關係;
也許兩者同樣有一個水蛇春咁長而難以牢牢記住的片名的關係;
觀影時,我無辦法不把趙薇首次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下稱《致》)和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下稱《那》)連在一起。前者在內地公映時票房超過7億;後者去年成了香港華語電影史上票房冠軍,不少觀眾紛紛表示共鳴,更回憶起逝去的青春,「那些年」成了美好回憶的代名詞。《致》在港公映在即,會否掀起另一股緬懷青春的熱潮仍是未知之數。
我們都被世界馴養了嘛?
《致》的副題是「青春就是用來懷念」;《那》的則是「奪回青春」,在此,我們知道這兩部電影是拍畀「大人」睇,訴說關於遺憾、錯失愛情的故事,而我們總是對那些一去不復再的東西,份外感慨。
從電影內出現的種種流行文化去推斷,《致》片校園部分發生於九十年代早/中期,剛入大學的美女鄭微滿懷期待,為的是追尋青梅竹馬的林靜,滿以為可以朝夕相對,卻是失望的開始。及後,在一個連觀眾也覺得措手不及的時刻,她愛上她的敵人、性格怪異的陳孝正,她發動近乎死纏難打的追求攻勢,終和陳孝正相戀,迎接而來卻是再一次的失望,在跌跌碰碰之間,鄭微成長了,由玉面小飛龍,變成一個硬朗的女人。不少人評論《致》像是女版的《那》,但《致》片的野心更大,透過鄭微室友們的青春故事,為同一個男人犧牲愛情的阮莞、拜金而有潔癖的黎維娟和奮力維護尊嚴的朱小北,描繪青春的瘋狂、傷痕和錯失。
如果說《那》把青春美化,淡化了哀愁的話,那《致》必然是一套青春殘酷物語。在電影的後半段,每個角色都成長了,被世界馴養了,為現實去作出違背心意的抉擇,「愛不愛」已經不是要思考的問題,重要的是要進入保護網,不要讓自己受傷,變成重要的考量。既使是做到「青春不朽」的阮莞,亦落得悲劇收場,在鬱悶之中,猶幸友誼長存。
青春,必然是純真地消逝?
兩部熱爆的電影無疑拉開了觀眾那個叫做「青春」的潘朵拉盒子,那個盒子盛載著的大多數都是校園日子,是對是錯是好是壞,沒法被評價。雖然有些事情一去不回頭,沒有後悔和修補的權利,必成為心中的疙瘩,但令我思考的是,青春真的是一踏出校園後就會一去不復再?
我想起九把刀另一部小說《後青春的詩》,雖然角色名字不同,但故事猶如是《那些年》小說版的延續,一班同學在參加女神的婚宴後,因為多年前的關於夢想約定,展開一個既熱血又青春的夜晚。除了敍事者,所有角色都被世界馴養了,平時規規矩矩地生活,但在那一夜,他們依然熱血、依然瘋狂,只因依然有夢。
青春,是一種狀態,而非一段時期。也許現在的我們不能夠肆意揮霍青春,但青春並沒有離棄我們,只要熱血和依然熱血的朋友仍在。
偽文青推薦指數: ★★★☆☆ (配角們的故事比主角還要好看和耐人尋味)
電影預告片: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