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2014
《被奪走的12年》公義何在?
榮獲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的《被奪走的12年》,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一個「自由人」的黑人Solomon 被綁架,賣去為奴,12年來忍辱求存的故事,痛苦但仍有希望,想辦法令自己回到家裏,逃出這煉獄。受苦的不只是Solomon ,還有其他不是「自由人」的黑奴。(註:所謂「自由人」,就是能可以免去當奴隸的厄運)。
見證血淋淋的經歷
接連幾套關於黑人種族和人權問題的電影,先有《白宮管家》和《曼德拉自由之路》,後有《被奪走的12年》,主角們不斷為自由而奮鬥,在絕望中擁有希望,而《被》一片,更把觀眾推向最絕望的深淵,和見證一幕又一幕血淋淋的經歷。
不要讓主人知道你識字、用假的身份、不要自作聰明、不要想著逃走、不要違抗命令等,都是為了生存而能夠做的手段,一夜之間,由美滿幸福的家庭,做小提琴演奏者在那個年代已算是高尚職業的Solomon ,因被兩個白人的生意人出賣,被賣為奴。以平衡剪接的方式,不但讓Solomon 能在回憶當時天堂的生活,對照起來,更顯「現在」的生活有多地獄。
兩個多小時、他當奴隸的遭遇,我都感到不忍心和殘忍,真難想像Solomon 還要過這種生活12年。每一下的鞭打,都打在黑奴的身上,更打在我的心坎裏,一下又一下的慘叫聲,令人動容及難過,這不是殘忍便能足以形容。導演善用長鏡頭去講被虐打的情節,Solomon 在「獄中」被鞭打、被戀態主人Edwin命令要鞭打另一個女奴Patsey,一鏡到底,逼著觀眾一同見證,猶如在現場一樣,加上Patsey難過而充滿力量的演繹,使這一幕更有力量,觀眾不忍如我,發覺除了能夠閉上眼去逃避,便無路可逃。生不如死,大概便是此意。
這種感覺就如其他黑奴眼見同伴被虐時的反應,在Solomon被吊的一幕,其餘的黑奴因自身難保,只可以冷眼旁觀,即使要幫助他,亦只能夠偷偷摸摸。團結就是力量,在這裏是沒有用的,黑奴和黑奴之間,只能夠薄弱的友情,所以結局,都只是Solomon 能夠離開煉獄,要等到1862年,總統林肯才廢除「把人當財產的」奴隸制度。
惡有惡報?
片中不是所有白人都一面倒地差,好像Solomon 第一個主人,他待Solomon 好,送小提琴給他,但他以身體支持著整個奴隸的制度。好人的還有支持公義的加拿大木匠,為Solomon 寄出書信,令他能回到現實的生活。
然而,惡人原來是沒有惡報,片末以字幕的形式交待往後的事。在允許奴隸買賣的制度中,主人當然沒有罪,他們視奴隸為財產,理直氣壯地虐待他們,雖說是制度的錯,但卻不用受到懲罰。而綁架Solomon 的兩個白人,亦沒有被判罪。向來信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我,不禁懷疑這世界上,究竟還有沒有公義?
我懷疑,但我仍相信。
偽文青推薦指數: ★★★☆☆ (不煸情但絕望)
電影預告片: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