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15

四十年代末期的政制改革(一):楊慕琦計劃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余震宇

    余震宇

    「香港舊照片」於2012年成立,銳意發展成網上平面博物館。鑒於香港是全球社交平台滲透率最高的網上平台,照片成為傳遞信息的主要途徑,本網透過發布舊照,吸引網民留言,透過文字分享,積沙成塔,化成掌故,讓香港人認識歷史。本欄擬透過舊照片、舊文獻、舊地圖及掌故舊聞,取代連篇累牘的歷史書寫形式,一新讀者耳目,鑒往知今,展望將來。

    掌故舊聞

  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在遠東殖民地相繼落入日軍手中,戰後國力逐漸減弱。為了鞏固殖民地的統治力量,英政府嘗試下放權力,爭取民心。香港戰後重光,結束軍管統治,楊慕琦復任港督,於就職典禮答應「香港居民自治,設立市政局。」隨即著手進行政制改革,建議「香港應設立一個以廣大代表制為基礎之市政委員會,大部份委員將以選舉產生」 。一九四六年八月廿八日晚上八時十五分,楊慕琦經電台播講,題為「香港政制之改革」,史稱「楊慕琦計劃」, 實屬香港史上最進取的政改建議。

港督楊慕琦

一九四六年五月,楊慕琦復任港督,在就職典禮承諾給予港人更多自治機會。

  設置「市政委員會」及「改革立法局」是政制改革的重點。本文先簡介「市政委員會」的職能,另篇講述「改革立法局」的細節。 

 

市委職能

 

  「市政委員會」接收市政衛生局的職權,包括公共衛生、教育、社會福利、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及設計、公用事業、消防、公園、娛樂場所、運動場及車輪牌照等事務。建議中,期望未來將政府重要機構之職能,亦移至「市政委員會」,並由輔政司研究相關事宜。

 

管豁地區

 

  「市政委員會」的行政區域包括香港島及九龍。由於新界多處尚未開發,故大埔墟、元朗、荃灣及其他農村區域,不在管轄之列。

 

委員數目

 

  「市政委員」名額四十八名,其中十六名,由中國籍選民選出;其中十六名,由其他國籍的選民選出;其餘十六名,由職業團體或其他團體推薦,而推薦的團體及方法,則有待商定。這四十八名市政委員,其中廿四席來自中國籍,其餘廿四席屬非中國籍。簡而言之,列表如下:

 

  議席   華人  洋人

  直選   16   16

  委任   8    8

  總數   24   24  48

 

  「楊慕琦計劃」容許三分之二議席由分區直選產生,其中華人的直選議席則為三分之一,總議席為四十八人。比較一九八〇、九〇年代的市政局議席分佈,更能得出驚人發現:

 

  議席    1983  1986  1989  1991  1995

  委任     15   15   15   15    -

  區議會代表    -     -       10       10           9

  地區直選         15       15        15       15         32

  總數                30        30        40       40        41

 

  相比一九八〇、九〇年代,「楊慕琦計劃」的總議席及直選議席數目都較多,一九四九年香港人口達二百萬人,一九八〇年代人口則有五百萬人,意味著「楊慕琦計劃」的市政委員會更能代表民意。

 

選民資格

 

  計劃建議凡有意投票者,必須年滿二十五歲,過往十年曾於香港住滿六年,男女均可。然而,計劃中對於選民的教育程度及經濟條件有頗高的要求,準選民必須懂得閱讀及書寫中英文,每年繳納差餉滿二百元或地稅滿五十元,並須具備擔任陪審員的資格,才可登記成為選民。投票時,選民須在指定選區投票,選區按人口比率劃分,務求讓獲選者能代表一定數量人民;非中國籍選民方面,只需過往五年內在港住滿一年,便可登記成為選民,明顯對非華人選民更多寬容。

 

被選資格

 

  凡合乎選民資格者,不論男女、種族及國籍,只要年滿三十歲,皆可被選為市政委員。就職時,不必宣誓效忠英女皇。市政委員獲選前一年,必須在該區居住。如非居住該區,則其職業必須與該區密切相關。

 

小結

 

  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七日,港督楊慕琦任滿返英。當時,中國正值國共內戰,局勢急劇變化,大量移民湧港,導致政制改革未能通過。繼任人葛量洪認為香港短期不必推行大型政制改革。其後,葛量洪接任人柏立基更指出,在港推行任何政治改革只會激怒中國。根據高馬可《香港簡史》引述歷史學家曾銳生的研究資料,綜觀五十至六十年代的解密檔案,中共並無任何警告、訓示,反對香港進行政治改革,而且還指出英國凡拒絕推行政制改革,都會以中共反對為托辭。究竟煞停政制改革的責任誰屬,則交由讀者自行判斷了。「楊慕琦計劃」的出現,激起了華商追求政制改革的熱情,更進一步要求改革立法局,有關詳情,將另篇陳述。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Jazz Up Your New Yea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