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2014

卡夫卡逝世90周年 著作重新出版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被公認為二十世紀影響最深遠、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病逝於1924年6月3日,享年不滿41歲。今年是他逝世90周年。

 

  卡夫卡是奧地利的德語作家,生前默默無聞,逝世後他的價值才逐漸為人所認識,在全世界掀起了「卡夫卡熱」,至今不歇。

 

  為紀念他逝世90周年,許多國家都重新出版他的作品。台灣也在這期間出版了他的兩部著作,一部是《卡夫卡中短篇全集》,另一部是《城堡》(Das Schloss)。 《卡夫卡中短篇全集》分四輯,包括他的早期作品、由18篇短文輯成的第一本書《沉思》,他第一篇短篇小說〈判決〉,以及長篇小說遺稿《失蹤者》(後改名為《美國》)的第一章原型〈司爐〉和最著名作品《變形記》。〈判決〉是卡夫卡於1912年間一夜寫成的短篇小說,被視為卡夫卡寫作風格形塑的早期代表;《變形記》是家喻戶曉的代表作,更是現代文學、存在主義文學的重要支柱,影響甚鉅。

 

  另一部作品《城堡》,也和卡夫卡其他長篇作品一樣,是未完成的小說,德文初版只有18章,二、三版補上卡夫卡殘稿中的18章後半與19、20章。現中文版譯自他的手稿本,根據卡夫卡的分章指示,分成25章,並加上他手寫的自訂標題。

 

  卡夫卡出生於捷克的布拉格,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成為席捲歐洲的「現代人困惑」之體現。

 

卡夫卡三部曲: 荒誕非理性色彩

 

  被視為現代文學典範的《變形記》,故事寫一個小公務員早上起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大甲蟲。西方文學中常常用《變形記》來形容現代文明中人的異化。中篇小說《城堡》與《審判》及《美國》合稱「卡夫卡三部曲」,它們都具有卡夫卡小說一貫的荒誕不經風格:異化現象,難以排遣的孤獨和危機感,無法克服的恐懼。卡夫卡的小說揭示了一種荒誕的充滿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個人式的、憂鬱的、孤獨的情緒,運用的是象徵式的手法。其中《城堡》更富於卡夫卡式的構思和語言風格。

 

  《城堡》講土地測量員K受邀赴某城上任,在一個下雪的深夜來到城堡附近的村莊,不料卻受阻於城堡大門外,無論他怎樣努力,也無法進入,宛如層層迷宮。企圖進入城堡的所有嘗試均告失敗,城堡始終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城堡的階級組織要求服從,然而城堡的指示卻始終隱晦難解。K愈是努力尋找,就離目標愈遠,到最後,在每日林林總總的挫敗和屈辱中,這個目標幾乎完全消失在他的視線中。

 

  《城堡》無疑最能體現卡夫卡的創作風格和特徵。長期以來,文學評論家對於《城堡》的寓意爭論不休、莫衷一是,因其寓意的複雜性和多義性,其中最常見的解讀是將「城堡」視為一種瑣碎、頑固、無法接近、不負責任的官僚制度的擴大,是一個由無數的文件與層層程序構成的龐大機構。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卡夫卡中短篇全集:輯1+輯2》

作者:卡夫卡

由 台灣繆思  出版

 (天地、商務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Jazz Up Your New Yea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