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2017
網絡世代的《純真》
小說裏每個角色都以某種形式在追求「純真」,但看完後會忍不住問:純真到底是甚麼?純真會不會是終不可得?
作者 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被《時代》雜誌譽為當代偉大的美國小說家,他赤裸裸地描述我們所處的時代,對現實的揭露、質疑、諷刺毫不遮掩。他筆下的人物和故事挖到人們的心靈陰暗處,秘密與真相在主角身上拉扯。
法蘭岑生於1959年,37歲時已經出版過兩本小說。2001年,他42歲時出版第三部小說《修正》,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及普利茲文學獎提名。2010年8月底推出第四本小說《自由》,成為近十年來首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文學家,被推崇為世紀小說家。
法蘭岑說:他在開始寫作20年後,才明白作家的責任是甚麼。作家的責任是:走到那個最炙熱的地方去,走到著火的房子裏去,作家也許能救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法蘭岑說,他在作品裏加入對政治、社會議題的討論,是因為那些是人們不願談論的事。「既然沒人願意寫,最好我來寫吧。」
他說的是他在2015年出版的小說,名叫《純真》(Purity),已有中譯本。這是一本讓當代人思索當代困境的小說。作者想探問:網路帶給我們實踐純真夢想的可能;但我們面對正在發生的,是美麗新世界,還是失去自我的美好假面?
這是一本寫給年輕、創新網路世代的驚悚小說,2015年被《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 》選為年度小說。小說好看,也留下讓今天的讀者思索的問題。
睿智、充滿性魅力、有謀殺前科的網路英雄沃夫(外號「純真先生」),遇上對世界真相知道太少的少女碧普(本名「純真」),沃夫高傲有名,擁有網路世界令人讚嘆的話語能量;碧普單純直接,在經濟困逼和名人魅力的狀況下愛上對方。他們互相吸引,卻也彼此猜忌,他向她坦承罪行、想得到最直接的信任與愛,而橫隔在他們之間的,是再也回不去的純真……
年輕的碧普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分,唯一確定的是她的本名叫「純真」,還有自己背負着龐大的13萬美金就學貸款,她在舊金山與佔屋運動的朋友共住一間快被法院收回的房子。她只有一個家人,她的母親,但她的母親與外界基本隔絕。她不知道父親是誰,不知道媽媽的真名。
遠在玻利維亞的雨林區,有個當紅的網路組織,正在進行一場宛如浪漫革命的「陽光計劃」,創始人安德瑞斯・沃夫帶領年輕人們一起掌握全世界分秒流傳的機密並藉機爆料,他邀請碧普加入他們,並答應幫她找到生父,解決她的經濟困境。但對於生父,她只有一個幾乎無用的線索:母親的假名。
沃夫迷人無比,他來自東德,出身政治高層,但他有不能告人的過去。他揭發東德不堪的過往,為了世界的美好努力把秘密攤在陽光下,他是新時代的政治化妝師。他懂得跟精英對立,懂得變成大眾的朋友。但他最了解的是網絡。他說網絡由恐懼統治:恐懼自己不受歡迎、恐懼自己不夠酷,恐懼自己落伍。
這是一個關於年輕理想主義者、關於忠誠,也關於一樁謀殺的小說。
說起「純真」,你腦中會出現甚麼畫面?孩子的笑臉?白紙般潔淨?當「純真」被放諸於「青春」這時空中,像是一鬆手就飛走的蝶,美得令人心折,於是我們愛那些早逝的美麗男孩與女孩,死亡圖像滯留在他們的「青春」中,像蝴蝶的標本。
在法蘭岑筆下,名叫「純真」的女孩性格渾身帶刺,敏感、憤世,和一群社會反叛者住在一起,反核反政府,是一個對世界有諸多不滿的憤青。母親給她的「純真」這名字,她覺得簡直就是個笑話。在這樣極大反差下,這個矛盾角色開始一段尋找生父、解開身世之謎的跨世紀旅程。
每一代年輕人都對純真有股執迷,但當今這個世代,孩子們已離開了充滿掙扎的實景,紛紛移民到網路虛擬世界的「理想國」,另組不同規範的新世界,造成中老年人與新一代的隔閡。
小說《純真》透過不同世代的眼睛,看網路大批「精神移民」的現實狀況。在作者筆下,「純真」在這時代,更像一種集體著魔的狀態,在世界已被我們集體搞垮的情況下,年輕人看似毫無選擇地步向網絡世界的「純真」伊甸園中,追尋一個新的可能性。
《純真》打出的一句話是「網絡時代,我們是如何失去了純真?」,本書被評為當代最能引發激烈思辯的小說,原因是純真需要有污濁的對照組,那份純真才會帶給我們亢奮,而且要反覆刺激,才能讓自命為「純真代言人」者有鎂光燈的假象,而當我們失去「純真代言人」,又會有多失落?
法蘭岑寫出老中青三代不同的「純真」信仰。
碧普母親、中年女子安娜貝爾,仍走不出嬉皮理想國,反資本主義的她以永恒的少女樣貌與心智,每天回顧重溫自己早年殘存的剪影。
網路新教主沃夫,創立了「陽光計劃」組織,揭發各種黑箱機密,他反霸權反貪腐,更高舉道德感。他提倡「秘密就是壓迫,透明就是自由」,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其中更不乏常春藤名校培養出的菁英,大量名校女生追隨沃夫的「陽光計劃」,一如70年代美國的邪教理論吸引大批女學生跟隨。網路加速了這股群聚效應,同溫層的凝聚,讓教主及其跟隨者都有沙灘上蓋起城堡的幻覺,每一個網絡動作,都換來更激情濃烈的回響。
這就是今天所處的魔鏡時代:新教主沃夫操作著不屬於自己的假面,傳統新聞工作者湯姆與萊拉,認知到自己這一代是核武與全球暖化的共犯,但仍力抗「立場大於新聞本質」的壓力,碧普則夾在嬉皮母親安娜貝爾與網路烏托邦激情之中,企圖找到一點平靜的真實。
網路衝擊著不同世代的存在。「名氣」以邪教般簡單化的理念快速散播,價值觀如積木被推倒再重整。人困在自己的同溫層。人要尋求真正的存在,只能走出「眾聲喧嘩」。「純真」與否,其實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唯有面對自己醜陋的那一面,才可能讓「純真」從夾縫中綻開。純真本質上跟能否保持「青春狀態」無關,只跟意志力有關,我們或許應該像哈姆雷特那樣敢於問自己「生存或毀滅」的問題,才不會被眾聲淹沒你自己。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純真》
作者:強納森・法蘭岑
由 新經典文化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