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2021

疫情引發自由與秩序的反思:經濟無國界,政治有國界,兩者邏輯正式分道揚鑣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中國先知書店網的文章藉三本書對21世紀開頭這20年作概括,一本是我早前介紹的索爾的《知識分子與社會》,一本是美國政治理論家羅素‧柯克(Russell Kirk)在1953年出版的《保守主義的精神》,另一本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人博寫的《1840年以來的中國》。王人博這本我沒有看。柯克這本是政治學的經典,分上下兩冊,去年江西出了這本著作第7版的譯本。這麼厚的理論經典仍然受歡迎,因為寫得生動。

 

  這篇題為《所有的失控,都重回控制》的文章,講過去20年,從2001年開始,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加入WTO。不久,歐元正式成為歐盟的合法貨幣,至此,經濟的全球化,駛入了快車道。

 

  當時的著名記者湯瑪斯‧弗里曼(Thomas Loren Friedman)滿懷憧憬的預言道:「世界被抹平了」。過了20年,人們發現,世界並不是平的,地球依然是圓的,上面住著兩百多個國家,所有國家都有國界線,許多國家並不願看到世界「被抹平」。 「試圖抹平一切」與「頑強地抵抗被抹平」發生衝突,衝突的根源,是經濟無國界,但政治有國界。政治是民族國家本位。政治的國界排斥經濟的無國界。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拉開了民族國家本位的政治大幕。同年美國特朗普上台,提出美國優先,曾經是全球化主導者的美國要求退出WTO。在政治的阻擊下,一股強大的「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經濟的邏輯與政治的邏輯,正式分道揚鑣。

 

  新冠疫情爆發,引發關於自由與秩序,以及應對公共事件的兩種不同治理模式的反思。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Jazz Up Your New Yea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