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1/2016
誰在癡人說夢?
偏見源自誤解,還是源自充份了解?
去年十一月,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成立,隨即宣布將會大展拳腳,發展三大交易平台:實物買賣、電子盤交易和藝術衍生品交易。
根據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交易管理部總經理陳小冬所講,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採用經紀會員制度,他們先通過一整套完整而嚴格的制度選出經紀會員,這些會員往往是兼具各方面優秀資質的藝術機構。有了這一層經紀會員,自貿區交易中心就不再直接在民間公開徵集藏品,而是由經紀會員對民間藏品進行預審,再由自貿區交易中心的專業評審委員會作出覆審,經過了嚴格的篩選程序後,這些民間藏品才有資格在自貿區交易中心的平台進行交易。
哪一些是「優秀資質的藝術機構」?自貿區交易中心的官網沒有說,這些「優秀資質的藝術機構」有沒有足夠的真專家對民間藏品進行預審?我不無懷疑。
據報導,自貿區交易中心的專業評審委員會由來自博物館、藝術院校的專家組成,這些所謂專家是否如趙青雲、周南泉和李知宴之流,指鹿為馬?我不敢說。
誰是潛在買家?自貿區交易中心謂將會通過強大的渠道資源,吸引具有實力的財團和機構整體購買已經展出的三四百件藝術精品,還說這僅僅是今年全年交易的冰山一角云云。
哪一間具有實力的財團和機構會整體購買這批已經展出的三四百件藝術精品?自貿區交易中心當然是講不出啦,除了香港M+博物館這個超級大羊牯會整體購買一個藏家的藏品之外,世上還有哪一間博物館、財團或機構,會整體購買這三四百件,未經過市場洗禮的所謂藝術精品?
博物館、藝術院校的所謂專家的鑑定和估值可以信賴嗎?具有實力的財團和機構買入這些所謂藝術精品作何用途,用作投資、展出還是用作融資的抵押品?
我認為整個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是行不通的,原因是存在太多的不明朗因素。上市的大企業、有實力的財團和機構斷斷不會整體購買一批藝術品作投資、展出之用,更不會整體購買一批藝術品用作將來融資的抵押品,除了不合情理、成本太高和回報存疑之外,金融市場亦有太多投資和融資產品可以考慮,如購買債卷和發行新股。
令到上市的大企業、有實力的財團和機構整體購買一批藝術品唯一的誘因是這批藝術品超值,但這有可能嗎?如是真品,不同的賣家願意割價求售嗎?
如這三四百件藝術品屬於不同的賣家,買家回價時,自貿區交易中心如何跟這些賣家逐一討價還價,誰的寄賣品可以減價,誰的不可以?如這三四百件藝術品是不二價,買家只能整體購買或是不買,自貿區交易中心何來專長,認為估值和開價非常合理和吸引?
如這三四百件藝術品都是精品,賣家何不送拍賣,碰碰運氣,卻送去自貿區交易中心寄賣,還要經過重重關卡,讓一班所謂專家指指點點,再等一個地老天荒?
我承認我對這類公司存有偏見,因為我對這類公司實在太了解;我更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除了弄虛作假之外,我看不到它在買賣方面有任何賺大錢的能力。
自貿區交易中心會不會是雷聲大,雨點小?
其實,藝術基金art fund是最有潛力的買家,但藝術基金是不會整體購買一批藝術品的,尤其是這批藝術品包括不同種類的藝術品,如瓷器、書畫、雕塑、唐卡和當代藝術等等,因為除了太複雜,也沒有不同範疇的專才鑑定真假和對個別藝術品市場的未來走勢準確預測。
對於電子盤交易,我充滿好奇,即時進入自貿區藝術網一看究竟,看了一些拍品的介紹和價格,我不禁啞然失笑,一支現代龍泉刻花牡丹紋大梅瓶叫價2,400,000人民幣,一幅王琦的瓷板畫《四愛圖》叫價7,500,000人民幣,一只無款明永樂青花蓮花托雜寶花卉紋雞心碗叫價6,000,000人民幣,一支仿汝窰八方瓶叫價3,000,000人民幣,這些拍品的質素與「競寶在線」的差相仿佛,叫價卻更加驚人。最過癮的地方是「競拍須知」有這一段說話「商家承諾所送拍商品均為正品,支持複檢,如假包退」,自貿區交易中心的專業評審委員會來自博物館、藝術院校的專家對這些拍品有甚麼說法?不得而知。說到底,自貿區藝術網還不是一間志大才疏的網拍公司!
自貿區交易中心謂正在和國家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以及歐美的頂級博物館緊密洽談,未來在自貿區交易中心的平台上將會呈現全球各大博物館的精彩藝術衍生品,讓普羅大衆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在各大博物館暢遊陶寶的樂趣。自貿區交易中心所說的藝術衍生品,不知是指博物館的館藏,還是指館藏的複製品replica?如是後者,普羅大衆如何享受暢遊陶寶的樂趣?
自貿區交易中心標榜「立足上海,輻射亞太,打造亞太地區新興的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它是不是在癡人說夢?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