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16
淋油,全部都係淋油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自小已經愛上聽英文流行曲,當年每逢電視有音樂節目,都必定收看,就是為了聽歌和欣賞外國MV。講到MV,記得當年令我印象最深刻,是樂隊A-ha首本名曲《Take On Me》的MV,將手繪漫畫結合現實影像。還有Pink Floyd經典名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的MV,那些戴著面具的學生,走進大型碎肉器,被製成碎肉,雖然畫面令人不安,但充滿想像力。當年的香港流行曲我也會聽,但論到MV製作,香港的MV始終沒法滿足到我想要的視覺享受。
今日,科技進步,資訊發達,創作思維理應擴闊了不少,我們的MV製作又如何。早前,在網上看了本地歌手麥浚龍和薛凱琪新歌《結》的MV,玩紅和白色對比,亦有玩流沙及淋油效果,配合燈光和角度,美感是有,但玩淋潑顏料這意念,未免太不思進取。先說本地例子,其實去年10月女星Janice Man替Ipsa拍攝的廣告已經出現淋顏料意念。同年男歌手劉浩龍《Mr Wrong》的MV,亦大玩淋黑白顏料。到今年何韻詩在《親愛的黑色》的MV,再一次玩淋顏料意念。一年之內,足足出現了四次,香港創作人的創意,是否已經貧乏到如此地步?且慢,還未計外國例子,攝影大師Irving Penn早於1996年已經用淋顏料意念,替美國《Vogue》6月號拍攝美妝造型照。2009年化妝品牌Clinique的平面廣告,亦出現淋顏料概念。我明白,〝concept〞這玩意,都是天下一大抄,但我們香港創作人,也用不著孜孜不倦,強姦同一〝concept〞這麼多次吧。
剛巧,內地女歌手張靚穎亦發佈了最新英文單曲《Dust My Shoulders off》,其MV請來台灣藝人兼創作人廖人帥執導,張靚穎及一眾演員化身成12幅世界名畫的角色,該MV更紅到去美國。沒錯,張靚穎唱片公司的確有充裕資金去做製作,不能跟香港的製作規模比較。雖然2010年法國indie樂隊Hold Your Horses在MV《70 Million》,已經惡搞25幅世界名畫,論原創性,張靚穎的MV稱不上,但無可否認,他們在execution卻處理得非常出色,跟原裝名畫像真度極高的服飾、化妝及背景顏色調配,以及一鏡過拍攝手法,都令人拍案叫絕,相比《70 Million》的MV更有過之而不及。今年4月,竇靖童新曲《May Rain》的MV,請來本地一年輕創作人執導,以多個打扮成竇靖童模樣的分身為意念,配合鏡頭運用,手法新穎,我認為是近十年本地製作MV佳作。雖然早於2002年,法國著名導演Michel Gondry為Kylie Minoque操刀的MV《Come Into My World》,已經創作多重分身這個concept,而今年內地女歌手蘇運瑩在《香香的幻想》的MV中,亦有玩分身鏡頭意念。同樣是玩分身,但三個版本都有各自一套處理技巧。
做創作,能夠做到真正原創,當然是難能可貴,如果要參考原創意念,絕對冇問題,但至少都要做得與眾不同,識得搵參考材料。玩淋潑顏料,冇問題,但除了淋和潑,玩顏色,玩燈光,其實我睇唔到有更高層次玩法,莫非要參考Nick Knight的電腦合成技巧,玩多一次淋油先肯收手。香港歌手冇budget做MV,我非常明白,但唔該,可唔可以唔好再淋油。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