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
錶壇新常態 Girard-Perregaux 1966 系列精鋼版本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肆虐過後,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提出 New Normal 一詞來描述當時的經濟狀況:經濟學家原本認為,危機後的通貨緊縮理應是短期現象,然而形勢卻進入了長期化的穩定狀態。就中文而言,常態不新。新常態,則是巨變完成後的穩定狀態了,邏輯上可稱之為反常,但反常持續太久,又難免最終令到受影響人士習以為常,甚至變得麻木。
這樣的情況也見諸一眾高級腕錶品牌近年在大中華市場生意的起起落落,大國經濟崛起所產生的超強消費力,以及對奢侈品的過度需求,讓鐘錶業在旱幾年經歷了反常的榮景,無論歐美市場萎縮幾多,這邊廂大中華市場就膨漲幾多。然而習大大一上台後就高舉打貪旗幟,一下子就將這個美麗泡沬扼殺於無形。就拿製錶已超過兩世紀的芝柏表(Girard-Perregaux)作例子,腕錶一向的平均零售價在 15 萬港元左右,當然一個如此有歷史與實力的品牌,每一年都起碼會推出幾款超昂貴的作品,包括鎮山之寶三金橋陀飛輪;而即使入門版如 1966 系列也會用上貴金屬鑄造錶殼和機芯,基本上打算擁有 GP 成為入幕之賓的話,預算不能少於十萬港元。上周我出席了 GP 的新錶鑑賞會,一眾行家甫見到面前的 1966 系列精鋼版本,無不認為品牌態度進取,也明白負責大中華區銷售的 Kering 集團能夠向錶廠反映市場現實之用心良苦,而重點當然是在定價方面,最簡單的大三針和日期顯示版本,建議零售價在六萬港元以內,而月相顯示和鑽石時標版本,亦只是七萬港元以內,對於一些新手錶迷內說,相當吸引。
GP 的 1966 系列象徵着品牌製錶工藝的精髓,融合多項芝柏表最引以為傲的技術性功能,以層出不窮的時尚美學,向品牌在六十年代創下的輝煌成就致敬。回溯上世紀六十年代,芝柏表是極少數幾家自組研發團隊的製錶企業之一。1966 年,芝柏表以 Gyromatic 技術為基礎推出首款高頻機芯 Gyromatic HF,振動頻率達每小時 36,000 次,突破了當時最高振頻不逾每小時 21,600 次的規限。隨後,首批錶款被送到負責判定鐘錶性能的瑞士納沙泰爾天文台檢驗。該組織進行了一連串專業嚴密的檢驗後,終向芝柏表常規研製的腕婦授予只有特別研製腕婦方可取得的驗證書。同年,納沙泰爾州議會決定將「天文台百年大獎」頒授給GP,以表彰品牌在計時領域的傑出貢獻和卓越成就。為紀念這個創意和技術上的飛躍歲月,GP芝柏表以「1966 系列」為命名,成為品牌歷史的重要一章。
1966 系列自誕生以來推出多個型號,全部貫徹圓形錶殼、自製機芯的核心元素,集合經典腕錶的實用功能,例如月相顯示、導柱輪計時碼、雙時間顯示等高度複雜的功能把品牌的製錶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配以簡約美學和完美無瑕的拋光效果,體現精湛技藝與古典優雅的完美平衡。而新推出的精鋼版 1966 腕錶糅合不同的風格和元素 -男性與女性,經典與現代—在不改動任何樣式佈局的情況下,只是改為採用相對成本較低的材質製錶,以更優惠的定價吸引新一輩的錶迷,我認為這將會是錶壇新常態,至少對於大中華區市場而言,GP 已大膽地先行一步。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