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15
雙十一與互聯網商業
雙十一又創出了交易紀錄,在11月11日當天,有哪個國際媒體不講Single Day、光棍節、雙十一,阿里巴巴?的確當日的CNBC用了近15分鐘訪問阿里巴巴的馬雲。主持人的問題都是酸葡萄的:馬雲,你還能走多遠?
撑馬雲的,還有總理李克強,在十三五「互聯網+」是個發展重點,作為投資者,我們關心的是該買甚麼股。
線上的阿里巴巴和線下的蘇寧,在前一陣子合作了。是線上的阿里巴巴知非傳統的有所不足,還是線下的蘇寧悉傳統的力有不逮?11月6日,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17屆中國連鎖業會議上指出,即是在雙十一這個普遍被認為是電商的主戰場上,實體企業亦可分一大杯羹。張近東認為,實體企業轉型可以分成「+互聯網」和「互聯網+」兩個階段。「+互聯網」是將原有線下的資源和能力拓展到網上去,開展數據化的運營和服務。「互聯網+」則是將掌握熟練的互聯網技術再反哺線下,嫁接、疊加、改造、優化線下實體的業務流程和零售資源。具體到零售行業,核心主要集中在渠道、商品和服務。
需有核心資源 可持續營運
張近東認為,「靠燒錢補貼用戶的模式不是真正的商業模式,只有擁有核心資源和可持續運營能力的企業才能真正將互聯網+進行到底。」他說,通過互聯網運營可以不斷提升實體企業的能力和效率,打破品類限制的天花板。張近東看來,IT、物流和供應鏈是拉動轉型成功的「三駕馬車」。而要實現O2O零售的運營必須具備三方面能力:強大的IT能力,遍布全國的物流服務網絡,覆蓋全國的供應鏈運營能力。
以下是張近東演講的節錄。
我不太認同傳統企業這個說法,因為在時代大潮面前,傳統的概念是相對的,可以轉化的。實體企業在純互聯網企業面前是傳統企業,但純互聯網企業在O2O企業面前也成了傳統企業。
因此,沒有傳統企業,只有傳統思維。
過去幾年,互聯網的概念風靡,有媒體甚至聲稱互聯網將顛覆一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愈來愈清楚地意識到實體產業的重要性。就在一個多月前,國務院辦公廳發文鼓勵線上線下互動創新,尤其提到了要激發實體零售的商業活力。今年7月,在克強總理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總理對蘇寧的互聯網轉型成果給予了肯定,並表示我們帶來了好消息。
最近,那些借助O2O模式的風口,靠融資燒錢爭奪市場份額的企業,伴隨着今年下半年資本大潮的退去也都銷聲匿迹了,最終留下來的還是我們這些腳踏實地,從實業發展而來的O2O企業。
「互聯網+」的最終落地,本質上就是與實體產業的結合,燒錢補貼用戶的模式畢竟不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所以,只有那些擁有核心資源和可持續運營能力的企業才能真正將「互聯網+」進行到底。
我們認為實體企業轉型互聯網可以分成「+互聯網」和「互聯網+」這兩個階段。
「+互聯網」就是將原有線下的資源和能力拓展到網上去,開展數據化的運營和服務。
三大要素影響企業發展
「互聯網+」則是將掌握熟練的互聯網技術再反哺線下,嫁接、疊加、改造、優化綫下實體的業務流程和零售資源。具體到咱們零售行業來說,我認為核心主要集中在渠道、商品和服務這三個方面。
首先是「+渠道」。在海內外1600多家實體門店的基礎上,蘇寧一方面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增加PC端、移動端、電視端的新渠道,豐富用戶的入口;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技術改造實體門店,建立線下的互聯網雲店,最大限度提升消費者的用戶體驗。
其次是「+商品」。過去門店最多也就能展示幾萬個SKU,但隨着現在顧客需求的不斷增加,單純的家電品類已經無法滿足蘇寧2億多的會員人群,因此我們要向全品類擴容。
通過大力拓展適應互聯網平台的品類和品牌,如今,我們已經建立起了覆蓋家電、3C、超市、母嬰、百貨、金融、文化等不同消費特性產品的全面組合,商品SKU總數也已超過了1,500萬。也正是借助品類的擴充,使我們從過去的1萬億規模的家電市場,直接邁入了30萬億的大零售消費市場。
最後是「+服務」。圍繞渠道的拓展,我們不僅重新構建了線上的運營服務,還將線下的服務流程進行了互聯網化的改造,從而實現了線下服務內容的線上覆蓋,成功打造了企業核心的金融雲、數據雲和物流雲。
在運營方面,我們通過眾籌、預售、閃拍、大聚惠、閃購等新產品,覆蓋了商品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方面,開發了綫上支付工具蘇寧易付寶、理財產品零錢寶,以及消費金融產品「任性付」。其中「任性付」上綫僅兩周,便獲得400多萬的高質量用戶。在數據雲方面,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我們為開放平台商戶提供了如聚寶盆、烽火台、指南針等精準營銷服務工具。物流雲則是依托我們多年積累和打造的物流網絡和技術能力,向第三方甚至第四方開放,從而讓合作夥伴再無「後顧之憂」。
O2O零售是一場持久戰
當前,很多實體企業轉型做O2O零售,經常會陷入兩種極端的思維:一種是速勝論,認為做個網站,做個App就是「互聯網+」了;還有一種是速亡論,把互聯網神化了,認為實體企業沒有互聯網基因,所以做不成O2O。
從蘇寧六年來的轉型親身經歷,我深深感到,O2O零售是一場持久戰,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所有的企業家通過實踐不斷的優化和改進。現在回過頭來看,蘇寧的轉型之所以能成功,我認為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具備了強大的IT研發能力。我們早在2006年就上綫了全球領先的SAP/ERP系統,構建了面向內部員工的管理雲、面向供應商的供應雲以及面向消費者的消費雲。在2009年轉型之前,我們就已經有了3,000多名信息技術人才,後來隨着轉型的深入,我們在北京、上海、南京、美國硅谷建立了研發基地,並從海內外高薪聘請了眾多行業頂級的研發人才,科研團隊也超過了5,000人,正是因為持續的投入,才構築起了蘇寧的互聯網技術架構。
其次,是建起了遍布全國的物流服務網絡。互聯網打破了區域的限制,它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是面向全國的,需要一張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而經過二十多年積累,我們已經打造了遍布全國的物流網絡,再加上這些年的持續投入,目前我們已經擁有452萬平方米的自建倉儲面積,300個城市分撥中心,以及5,000個社區配送站,總投資額超過了200億元。
通過網絡下沉,蘇寧物流已經覆蓋了2,651個區縣,覆蓋率達到90%。正因為具備了這樣的物流能力,使我們的互聯網零售在起步階段就具備了開拓全國市場的實力。
最後,是覆蓋全國的供應鏈運營能力。實體零售時代,供應鏈存在區域性,但在互聯網時代這種情況則被打破,區域性的供應鏈會由於採購規模、運輸半徑、庫存等因素而優勢不再,因此只有建立起覆蓋全國的供應鏈優勢,才能快速響應廣大網絡用戶的大規模需求。
O2O轉型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過程,而且由於缺乏可借鑑的成功案例,即使在已經具備了上述三條優勢的情況下,我們依然花了六年的時間才真正從彎道進入直道。而對於不同的企業來說,由於基礎條件不同,如果大家都按部就班地轉型,可能將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但是互聯網時代變化太快了,機遇稍縱即逝。所以,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我認為大家完全可以跳過這一過程,通過把自身優勢與其他企業的優勢整合,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優勢的互補,從而獲得共贏的發展。
創新合作模式 售多元商品
我們將零售專業能力產品化,全面向上游供應商和平台商戶開放,打造多樣的合作入口。過去我們和合作夥伴的合作可能只有家電採銷這一個入口,但是很多企業的需求實際上是多樣的,銷售只是其中一個需求。因此我們將零售CPU造成一個個獨立的產品,向供應商和商戶開放,使其每一部分都能成為進入蘇寧互聯網零售這一高速公路的入口,幫助大家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精準的服務,到達用戶手中,兌現創新價值。
現在,我們不僅經營家電、3C,還覆蓋了超市百貨、母嬰美粧、海外購等全品類,在座各位百貨、超市、服裝、美粧、食品等行業領域的夥伴,都可以將商品交給我們來銷售,也可以在蘇寧易購建立自己的旗艦店,打造自己在綫上的另一個銷售窗口。
我們還要向零售末端的企業開放,打造直通用戶的四通八達的出口。零售商的職責就是要用更低的成本,為消費者提供專業、有保障的正品和服務。所以,我們要努力縮短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將購物從門店端發展到PC端、手機端和家庭端。
但是,我們還需要離用戶更近,我們也許不能將門店開到所有用戶的門口,但我們可以服務於像社區便利店、社區服務網點等企業,比如中百便民超市,以及紅旗連鎖等企業。我們可以一起進行商品採購、倉儲物流和金融支付。我們也可以將綫上的引流能力、大數據挖掘能力、精準營銷能力、會員服務能力、物流配送能力等向大家開放,構建離用戶最近的零售生態圈。我們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易付寶就在南京、上海等地向很多便利店、餐飲、娛樂、家裝連鎖企業大量開放,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為合作企業帶來了豐富的人流。
看到了?「互聯網+」或「+互聯網」,並不是搞個網就可以有生意,可發達。要有生意,要發達,還是要:⑴有客;⑵有貨;⑶有物流能力,空想的互聯網股,無謂買了。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