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016
80後發明機械臂 助柏金遜病人
80後禤彥勳(Denis)有齊物理學的學士、碩士和哲學碩士(MPhil),後來再考入名校倫敦帝國學院,修讀「醫療機械人與圖像引導介入研究」碩士。
去年畢業後,他將原本只用作學術研究的手戴式機械臂帶回香港,想將之變成社會大眾負擔到的消費品。其針對柏金遜症、中風等肢體不便的患者的機械臂正不斷改良,預計明年底前推出市場。
「以前覺得愛因斯坦好偉大,很想去研究天與地、(宇宙)大爆炸、地球和生命起源等。但現實要歸現實,我的能力去不到這種神級程度,不如落地一點,做些能力範圍內,而又能作出些少改變的事。」
Denis在帝國學院的同學主要研究手術用的機械科技,而他在讀中學時,便曾製作過專為已截肢傷殘人士而設的機械腳,基於這背景,學院建議他研究外骨骼裝置,也藉以協助學院發展復康機械。他身邊好些朋友的父母均是柏金遜病人,飽受手震等問題困擾,連拿起茶杯都很吃力,甚至要用枱和頸來借力,故他決定針對中風、柏金遜症、肌肉萎縮症等的病人,研發手戴式機械臂,感應用者的手部有否不正常的震動幅度、頻率和動作等,再發出指令,減輕震動。
在完成「交功課」的「歷史使命」後,Denis不想停留於學術研究階段,決定將之變成實物甚至是病人(消費者)能負擔的產品。起初Denis打算留英大展拳腳,「但我最終還是回香港,因為在英國要從事機械科技研發,成本很高。而且因為人口老化,香港也開始重視醫療機械人硬件科技。」
早前「MedEXO Robotics」贏得由香港青年協會及香港國際行政學院合辦的「社會創新挑戰賽2016」亞軍,Denis認為,要得到青睞,心態和熱誠固然重要,但一切口講無憑,「要顯示到自己真的一步一步去做出來——我做了這樣和那樣的工作、拿了一些獎項和資金,而下一步又會做甚麼。」
去年9月,Denis回流香港,隨即製作計劃書,以「MedEXO Robotics」名義報名友邦保險(01299)、星展銀行等大企「加速器」(Accelerator)計劃,又申請政府資助,至今累積了10多萬元資金,主要來自政府針對社會創新項目的資助計劃。星展雖未正式入圍,但已獲配2萬元資助,倘若成功入圍,連同配對基金(Matching Fund),將可獲得約90萬元資助。另外他亦計劃申請政府創新及科技基金企業支援計劃(ESS)和香港科學園的創業基金。
參加「加速器」計劃 覓資金
籌集資金過程其實碰壁處處,「起初我集中申請專為商業和科技初企而設的資助,要跟從事平台、應用程式或者IT解決方案開發的初創企業競爭。」他坦言,在港從事硬件(機械)開發難度高,原因是:
1.軟件(平台)初企在產品研發和宣傳上,所需的成本均低得多,回本期亦較短。當累積到可觀的下載、讚好和用戶人數,即可透過數字說話,證明平台有發展可能性,「但像我們做硬件開發的,花整整一年時間都開發不到產品,更遑論要進入市場。」
2.不論是申請資助抑或是尋找天使投資者,最大的難處是「令人相信產品真的造到出來」。他坦言:「香港人都不相信,在香港這片土地,能夠誕生到高技術的機械科技。」Denis一直有找柏金遜病人試用產品,「但能否說服到別人,有大量的病人需要這機械臂,而又肯花錢去買?這些反饋暫時未蒐集和提供到。」
2萬多元創業 尚欠投資者
「MedEXO Robotics」至今仍未找到天使投資者。不過,整個計劃的起動成本不過是Denis自掏腰包的2萬多元,「借用創客空間(Maker Space)的3D打印機造樣辦,沒有請人,自己又沒支人工。不過現在有了資助,打算請些實習生幫忙和在共用工作空間租個地方工作。」
首兩代機械臂,第一代(圖左,右手)覆蓋全手,第二代(圖右,左手)則集中於手指部分。
機械臂不可能令病人完全擺脫手震的情況,「能恢復到正常人七八成的活動能力已很不錯」,他希望讓有中度至嚴重手震問題的病者,由拿着杯時杯中的水也會濺出,變成好像個別正常人喝完咖啡後會出現的輕微手震一般,「有些以前做不到的動作,戴上機械臂後可以做得到,有較正常、靈活和穩定的手部活動,應付到正常生活,至少能吃喝。可以照顧自己,自身和家人的生活質素得以提升,對社區帶來正面——但當然難以計算得出的影響。」
系統裝置尺碼偏大,Denis指正式版將會縮細至能掛在腰上,方便攜帶。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